8月17日晚,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河)對外發布公告稱,洋河持股 5%以上股東藍天貿易、藍海貿易與藍色同盟簽署了《吸收合并協議》。采取藍色同盟吸收合并藍海貿易和藍天貿易的形式,吸收合并后,藍色同盟存續,藍海貿易和藍天貿易注銷。藍海貿易和藍天貿易的權利和義務由藍色同盟承繼。
佳釀網(公眾號:jianiang_cn)記者了解到,藍海貿易和藍天貿易在洋河大股東中排名靠前。此次權益變更之前,藍海貿易持有洋河總股本的10.38%,藍天貿易持有洋河總股本的 11.06%,權益變更之后由藍色同盟持有,而藍色同盟在本次權益變動前,洋河股份部分員工通過持有藍海貿易、藍天貿易,間接持有洋河股份 21.44%的股票。本次權益變動后,上述員工通過信息披露義務人間接持有洋河股份的股票。
有業內人士表示,注銷藍海貿易、藍天貿易,成立藍色同盟是洋河按照年計劃按部就班實施其經營戰略,藍色同盟整合了洋河自身優勢資源,實現其資源價值最大化。在藍海貿易信息披露義務人主要股東情況中,排名前六位的股東就占整體66.19%的股權,排名第六的股東周新虎雖然只持有3%的股權,但是按照今天(8月18日)洋河總市值1083.07億計算,即便是3%的藍海貿易股權,也折合成3.37多億元;而作為洋河股份員工,周新虎的0.22%股權折合成現金近2500萬元。
據洋河老職工指出,1997年和1999年,國家規定給工人普調兩級工資,平均每人應調2500元。時任洋河董事長楊廷棟提出,讓工人用調資的錢及歷年結余工資給職工入原始股,1元1股,普通職工每人5000股,銷售人員人均8000股,中層干部人均10000股,領導層人均20000股,不足部分職工以現金補齊,集團工會代表員工持股,用于成立江蘇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2000年,楊廷棟在全廠職工代表大會上宣稱,這個原始股是有保證的,并給每位職工發放了一張原始股權憑證,根據此憑證,職工先后獲得了幾次分紅。
公開資料顯示,洋河自2009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兩次改制產生了125位股東。2006年洋河改制主要內容為增資擴股,進一步稀釋國有股在洋河股份的占比,由此前的51.099%稀釋到38.6%,將洋河股份由國有控股變為國有參股企業,是為第一次國有股減持,管理層持股比例上升到30%左右。2006年10月底,洋河集團將18.6%的國有股權在江蘇產權交易所掛牌拍賣,進一步將國有股稀釋到20%。但兩次改制均未提及數千職工的原始股權和“身份置換金”問題。著名財務專家夏草曾指出,洋河2008年末職工人數為3634人,但職工股東只有125人,這125人上市后平均個人身家高達5000萬元左右,大部分洋河職工并沒有享受到改制以及股權變更帶來的實惠。
對于洋河職工提及的“原始股權”和“身份置換金”問題,今年6月,洋河回復稱,經過核實,所謂原始股權,是洋河集團下面的一個子公司事情,該公司由于經營虧損,停止運營,為維護職工利益,經政府批準由洋河集團進行回購,該公司目前早已注銷,與上市公司洋河股份沒有任何關系,把他們的原始股權解讀為洋河股份的股權是一種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