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稱的伊犁河谷,山川秀麗、人杰地靈、氣候宜人,給伊力特釀造美酒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和良好的氣候環境。走進酒鄉,現代化的釀酒設備、高速運轉的包裝流水線、飄香的美酒近在眼前。一群群身著藍色廠服的員工以匠人之心釀造美酒,奉獻甘醪,使伊力美酒走出新疆,通達四海,匯聚賓朋。
在酒源新疆伊力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酒一廠,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捍衛著企業的各項工藝標準,是企業質量規范的守護神。
李明,軍墾第二代,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去年調到伊力特酒一廠任廠長,黨委把這樣一個重要原酒基地交到他手上,他倍感責任重大,不敢懈怠,經常巡視在廠區,檢查產品質量。他經常告訴大家:“老一輩給我們創造了多好的釀酒生態環境,適宜微生物生長繁殖,形成了我們伊力特獨的有產品風格,我們更應該嚴把質量,按章操作,精益求精,不枉我們是第二代、第三代軍墾釀酒人稱謂。”面對伊力特酒的品質,李明從來都不含糊,嚴苛細求,抓質量抓在深處。釀酒中溫度水分是非常關鍵的,它對糟醅發酵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檢查中,李明逐個工房班組檢查溫度水分,他經常摟起袖子,把兩手伸到糟醅堆中感知溫度水分,一報一個準,工人都服他這手絕活。
梅闐,伊力特酒一廠副廠長、高級工程師,一個戴著眼睛,膚白面凈的釀酒高知。別看他是個知識分子,體質一點不差,長年累月整日里巡查在各釀酒工房間,指導著釀酒生產,指揮做好基礎性工作,養窖護窖、分層出糟、量質摘酒等,每天運用大數據分析出入池糟醅質量、等級品率,及時提供參考數據,依據數據做出決策,把理化檢驗指標發給釀酒班組。梅闐常跟釀酒班組長說:“釀酒好似繡花,是慢工細活,要穩準細凈慢慢來。”
龔萬成,一個畢業于四川理工大學食品專業的大學生,有著9年在瀘州老窖的工作經驗,今年3月底分到伊力特酒一廠工作。獨特的微生物環境,使他有了用武之地,一來就忙于技術指導、標準執行,菌種培養、制作QC課題等工作。他的家在千里之外的哈密,忙于工作常常無暇顧及,每當想念妻子和孩子,就和她們在微信里聊聊。他說:“我剛來,好多企業的基本情況還不熟悉,還需要接觸熟悉企業技術資料,現在又是釀酒旺季,等到國慶長假再回吧。”
肖昌本,到今年6月份就退休了,一個從事了40年釀酒生產的老工人,見證了伊力特釀酒由原始小推車到現代化釀酒設備的變遷,臨退休時,廠里認為他有著豐富的釀酒經驗,工作認真負責,責任心強,就把他調去從事測溫工作。肖昌本每天天不亮就拿著溫度計、記錄本開始巡回在釀酒工房,認真仔細測量入池糟醅溫度,記錄在案,略有偏差,就趕緊提醒操作人員,一天行走下來近20公里,汗水打濕了花白的頭發,他還笑對每一個同事。他告訴我們:“釀酒入池溫度非常關鍵,過高過低都不利于糟醅正常發酵,保持適宜溫度,才有利于糟醅中微生物繁殖有活性。”
釀酒一車間主任林軍、二車間主任劉勇都是釀酒班長成長起來的管理人員,有豐富的帶班經驗,他們認為,一個好班長是班組的靈魂,因此非常重視班組建設,經常言傳身教傳授帶班經驗,拿出自己當年的日記心得與班組長一同分享,培養班長管理能力,提高班組的凝聚力向心力。
伊力特用匠心之舉造百年老店,每一滴酒都閃爍著精工細作的光芒,每一瓶酒都凝結著嚴謹深究的精神。一代代伊力特人,秉持工匠精神,薪火相傳,不忘初心,讓伊力特巨輪在新長征征程中繼續迎風斬浪、遠航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