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酒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260余年的歷史。當年好漢武松豪飲十八碗,在景陽岡上空拳打虎,塑造了萬古流傳的英雄佳話,景陽岡及景陽岡酒因而一直被世人所景仰。
景陽岡酒的產地陽谷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這里是傳說中舜帝觀陽播谷,儀狄造酒的所在,是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誕生地,還是劉鄧大軍渡黃河的指揮部舊址。有學者認為,陽谷是“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而“二十四節氣”已被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流經陽谷的京杭運河也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毛澤東同志也曾親筆題寫“陽谷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英雄氣概,古色古香”,這是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尋找中國最美酒廠”采訪團走進山東景陽岡酒業有限公司后的第一印象。走在廠內,各棟建筑都是仿古設計,雕梁畫棟,飛檐架椽,凸顯濃厚的古樸風韻。
山東景陽岡酒業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具備濃香、醬香、兼香、芝麻香四大香型美酒的生產能力,糧食酒已達到1萬噸的年產量。在2006年和2008年,景陽岡酒業連續兩屆被評為“山東十大名酒”。
在廠區之內的文化墻壁上,可見臧克家等大家的題詞,記者由此近距離的體驗到了景陽岡酒業“人淳酒純”的精神面貌與文脈深沉的文化傳承。原中國書協主席李鐸題詩于此“獅子樓前人共語,景陽岡上酒飄香”,記者一路走來,也對此有了更深的體會。
記者在景陽岡酒廠的酒道館內看到,這里陳列的歷史酒具涵蓋了上古至清代的酒具文化。據工作人員介紹,館內分“上古酒源”、“漢唐酒風”、“運河酒韻”等六部分,集中展示了陽谷的運河文化、水滸文化、酒文化的歷史沿革。
由水滸文化長廊走到千秋陽谷文化園,記者感受到的是景陽岡酒業對文化的執著。水滸文化長廊采用浮雕的形式,描繪了水滸人物的個性特點,而陽谷文化園依托儒家文化、孫臏文化、水滸文化,融石刻、書畫、木雕、彩繪、園林藝術為一體,實現了當地特色與景陽岡酒文化的有機結合。參觀途中,工作人員用《水滸傳》中小二對武松的一番話向記者打趣,“客官,這可是出門倒,透瓶香,三碗不過崗的好酒啊!”
作為英雄酒,景陽岡酒的獨特不僅表現在歷史文脈。據工作人員介紹,景陽岡釀酒技術承上啟下,名字也由“開壇香”、“醉三家”、“透瓶香”演變稱為今天的“景陽岡陳釀”。而采用“北斗工藝”生產的窖泥和“雙輪底”發酵等技術,是景陽岡酒保持高品質的重要內因。
景陽岡“賴茆復窖”工藝也是一大亮點。據工作人員介紹,賴茆酒原料需經過九次蒸煮,八次攤涼,高溫堆積,入池發酵,七次取酒。同時在儲酒時采用復窖工藝,將多種中草藥混合窖泥封藏于陶壇四周,使酒與中藥分子相互滲透,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產業融合是景陽岡酒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景陽岡酒業董事長趙傳新對記者說:“產業融合的目的是確保產品質量,而品質是一款酒品不變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景陽岡酒品牌塑造的必經之路。”
為了保證酒品的原料優質,景陽岡酒廠布置千畝良田用于種植山西高粱。在保證原材料品質的同時,也邁出了產業融合的第一步。采訪中記者獲悉,景陽岡酒部分酒品采用意大利進口瓶蓋,設計精巧,十分別致,目前國內尚無同類瓶蓋產品。
趙傳新對記者表示,景陽岡酒背靠京杭運河、地處千秋陽谷,可以很自然的將這得天獨厚的歷史脈絡融入到自身產品中去。因此,景陽岡酒不僅是英雄酒,更是文化酒,這源于其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深度結合、不斷創新。
景陽岡酒的文化創新離不開其對學習的認真態度。在采訪中趙傳新表示,一個活力煥發、與時俱進的企業,必然是善于學習的企業。一個酒廠由小到大的發展,必然有其實實在在的經驗,不論其經營規模大小,知名與否,都是值得景陽岡酒虛心學習的對象。
此外,景陽岡酒還不斷在營銷模式上調結構、轉方式。其中產品結構的升級是最直觀的體現,如透瓶、八兩、巴鐵等新穎年輕化產品的推出,以及為了進一步豐富產品線路,還推出了定制酒業務,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個性化的選擇。
而在市場方面,景陽岡酒十分重視終端的開拓。在采訪中記者獲悉,景陽岡酒計劃以專營店的形式打造“區域代理模式”,聯合經銷商對終端市場進行拓展,將在周邊城市先行試點。對此,趙傳新充滿了信心,“這對于穩固核心市場,帶動下游市場,開拓空白市場來說作用很大。”
同時,趙傳新運用數據化的邏輯性思維深度管理企業,條理清晰,令行禁止。對團隊進行全面考核,獎罰分明,嚴把質量關。同時在生產上不斷采用新技術,在裝卸部門引入機械化操作,有效地節約了人力成本。
據悉,景陽岡酒廠運河第一酒莊的建設也已提上日程,將文化旅游、工業旅游的結合提升了一個新層次,并在周邊縣市區開展的文藝晚會等文娛活動,有效地提升了消費者對于景陽岡酒的品牌認知。
景陽岡酒業堅持“先做人,后釀酒;做好人,釀好酒”的發展理念,在品質上嚴格要求,在理念上不斷升級。古為今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的歷史內涵和品牌價值,匠心獨運,穩健發展產業融合,促進經營模式的有利運轉,是一座具有英雄氣概的大美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