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面,新發展
走進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園區,廠區環境整潔,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洗瓶、灌裝……激光噴碼、裝箱、封箱,最后貼上防偽標,每道生產工序都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為滿足當前市場需求,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的包裝線已從包裝車間展開到了立體倉庫,每天的生產任務從原來的3萬瓶,增加到現在的6萬瓶,并通過勞務外包等形式,提高生產量。茅臺生態農業公司董事長鄒欣表示,公司當前生產量基本實現產銷平衡,在7月30日前,可以滿足當前市場需求。
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的員工中,有從茅臺本部派駐的,有丹寨本地的,也來自黔南、黔東南等地的,看著員工忙碌的身影和臉上的笑容,李保芳高興地說,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班子調整后,班子成員團結一心,把精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使得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的工作局面已經初步打開,工作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品牌形象已經初步形成。
新模式,新作為
2015年2月成立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到2017年5月茅臺悠蜜市場斷貨,兩年多的時間,茅臺新建立的生態農業項目成效顯著。李保芳指出,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將基地與園區、工業和農業、扶貧和發展聯系在一起,成為丹寨和黔東南州最重要的企業之一。
基地和園區聯系在一起。茅臺生態公司充分利用了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方式,經過論證評估以及多輪談判,收購了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管理水平的恒道丹林公司51%的股份,與其進行戰略合作,實現了茅臺生態農業發展基地從無到有的快速布局,實現了茅臺生態農業對整個藍莓基地的掌控,將藍莓種植發展到近5000畝,分別位于丹寨老八寨村、燒茶村等地,將為茅臺生態農業攻速利口酒、果汁、果干、果醬等藍莓系列產品提供了原料保障。
工業和農業聯系在一起。無論是茅臺酒、還是利口酒,茅臺生態產業鏈都是工業和農業關聯度較高的企業。茅臺生態農業公司以藍莓的種植加工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打造了“從田間走出的工業企業”,逐步介入生態農業產業領域,形成茅臺集團旗下的重要業務板塊,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社會收益的多贏目標。
扶貧和發展聯系在一起。茅臺生態農業公司依托縣城資源優勢,強力推進產業扶貧,創新“品牌帶產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專業合作社帶農戶(貧困戶)”的“三帶”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藍莓等相關產業,實現精準扶貧由“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為全省精準扶貧,特色農產品產業結構調整等探索出了新路子,有效助推了黔東南州脫貧攻堅步伐。
新期待,新亮點
隨著茅臺在央視的前期廣告投放,和在熱播劇《歡樂頌2》的成功植入,給茅臺悠蜜帶來了始料不及的銷售火爆,茅臺生態農業公司邁出了茅臺年輕化的重要一步,成為茅臺今年的又一亮點。
李保芳要求,茅臺生態農業公司要按照集團公司的既定目標,繼續做好基地、市場和生產三大任務,要確保企業有效益、產業有帶動、扶貧有效果、規模有擴大,乘勢而上,努力完成今年1.5億的任務目標,力爭實現扭虧為盈。
當前,茅臺的產業扶貧項目和萬達旅游扶貧項目,在丹寨形成了一種獨有的扶貧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發展的藍莓的產業化經營,正在不斷發揮聯動擴散效應,帶動和輻射周邊城鎮居民、種植戶及省內外地區發展同類相關產業,對現有的農業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促進當地經濟的穩步發展。
茅臺生態農業公司作為集團培育的新興業務和種子業務,正逐漸發展成為集團大酒業板塊的重要業務單位,是集團“十三五”規劃的有力支撐。李保芳強調,要緊緊依靠當地黨委、政府,突出丹寨縣域經濟發展和茅臺品牌效應拉動,深度對接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和全省大扶貧戰略行動,把生態農業板塊做成集團的樣板公司,把農業化辦成茅臺一大亮點工程,為集團“千億目標”的實現凝聚起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