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一批朝氣蓬勃的年輕大學生陸續走進伊力特美酒包裝生產基地——伊力特印務公司。他們分布在關鍵技術、對外窗口部門以及生產一線等10多個不同的崗位。
在這里,有的人開始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份職業;有的人輾轉了數個單位,最終選擇了留下。
一段時間的工作經歷后,他們都有怎樣的感受呢?且將鏡頭對準他們。
張雪蕊,伊力特第二代,自小在美酒故里長大。經過內地4年的大學生涯和在伊寧市幾家單位的職場打拼,幾經周折之后,張雪蕊跟父母一樣穿上了那套藍色工裝,成了“伊力特人”。
到伊力特的第一課是彩豐公司絲印車間的實習期。在這里,張雪蕊體驗了酒盒絲網印刷的全過程,光固機操作、推晾架、收頁子,最基本的工序操作,白夜班跟班作業的艱辛,是她人生的第一次歷練。
藝術設計專業和曾在伊犁電視臺的視頻制作工作經歷,為張雪蕊日后從事印刷平面設計打下了基礎。然而“真刀真槍”去做平面設計后,張雪蕊才意識到“書到用時方恨少”,自己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太多了。
家人希望她考公務員,但她沒有興趣,她說她的興趣是平面設計、是視頻制作,經常為了學習一個軟件,在電腦前琢磨很長時間,甚至廢寢忘食。
來雪瑤,來自魚米之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子湖畔未能留住她,去年學動漫設計制作的她毅然回到父母的創業之地——塞外江南伊寧,成了伊力特印務彩色輸出中心的一名設計人員。
如今,來雪瑤在這里工作已經一年有余。她說:“和之前的工作相比,這份工作每天充滿著各種挑戰。我學的專業是動漫設計與制作,除了軟件使用上有些關聯外,與印刷沒有太大聯系,需要學習和練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追原、分色、專色、壓紋、壓鼓……接受并熟絡這一系列的印刷專業術語對來雪瑤來說是個挑戰。但來雪瑤說,她非常享受這個應對挑戰的過程,能從各個印刷制作階段學到以往不同的新鮮事物,慢慢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她覺得挺有價值。
李昕昊,帥小伙,伊寧市本地人,當過老師、辦過畫室、做過銷售、當過大學生志愿者,經歷可謂滿滿。聽說家鄉著名的酒企伊力特要招聘大學生,他立即報名應聘,并如愿以償地進了位于伊寧市的伊力特印務公司。
在車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之后,今年2月份,李昕昊被分配到了市場部,負責跑外部市場。
在市場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李昕昊拿下了伊帕爾汗三層、五層兩款包裝箱各3000個的生產訂單。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訂單,他運作了一個多月,前后樣箱改了3、4次,目前已設計完成并簽訂了合同,正在組織生產。
蔣韻,愛琢磨、愛鉆研、好動手。電信公司做4G網絡的工作經歷,讓他在維修工作中頗有優勢。正好維修車間缺人,看好蔣韻的維修車間主任明建毅及時要來蔣韻。
這讓自小就喜歡拿著電烙鐵、起子、扳手倒騰的蔣韻有了“用武之地”,讓蔣韻一試身手的便是那臺放在維修車間幾年不能使用的環壓測試儀,他拿來萬用表一根線一根線地檢測,終于找出來是那個包在絕緣管下不易覺察的接頭斷了,接好線、理好線,一切就ok了。
蔣韻的地下室里有一間小小的工作室,他稱作是他的“夢想工作室”,這里堆滿了他平時修理用的各種工具以及收集來的各種廢棄電器設備,這些設備上的元器件就是他修理中可能會用到的“寶貝”。
業余時間,蔣韻就在這里著迷地探索著他的電器、機械、軟件、硬件……這里面對他來說仍有未知的領域。
就這樣,張雪蕊、來雪瑤等人和其他20多名大學生,他們帶著對生活、對事業的美好憧憬來到了伊力特印務,開啟了職場生涯,他們或成熟穩練、或迷茫彷徨,但無論怎樣,都祝愿他們走好職場第一步,駐足伊力特,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