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bsp; 近500家云南白酒廠產值還不及四川一個大型酒廠!在昨日舉辦的首屆云南酒業博覽會上,這樣的統計數據不免讓人愕然和吃驚。參展本土企業一改往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向參會客商主動推介,將云南酒業做大做強成了同期舉行的酒類營銷高峰論壇的熱門議題。
滇酒扛不住1家川酒廠
昆明酒類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云南是個酒類消費大省,每年酒類消費近40萬噸,銷售收入達20多億元,市場需求量的龐大足以讓所有酒類生產企業垂涎而振奮。雖然云南在全國酒類消費中占有很大比例,但本土酒類生產企業的銷量卻只占總量的20%,在全國的酒類生產及銷售中也僅占次要的席位。
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外來品牌逐漸占據省內中高端市場主導地位,滇酒被遠遠地拋在川酒、黔酒、陜酒、豫酒、晉酒、徽酒、蘇酒、皖酒等八大區域酒的后面。特別是白酒企業缺乏名牌,產品附加值低,全省近500家白酒廠的產值還不及四川一個大型酒廠。
知名品牌自薦渴望蛻變
“云酒”如今的頹勢讓人心痛,遙想當年,“云酒”也曾有過輝煌。楊林肥酒負責人介紹,在上世紀70、80年代,楊林肥酒不但銷往省外,還遠銷新、馬、泰等海外市場,楊林肥酒一度與貴州茅臺齊名。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各地名酒紛紛進入云南市場,很多本土生產企業處于被動應戰的尷尬境地,本地酒僅占領售價在10元左右的瓶裝白酒,中高端市場絕大部分則被來自川、黔的名酒品牌瓜分;“云酒”風格多樣,品牌分散,沒有形成一個引導全省市場的知名品牌。
在昨日開展的“云酒”博覽會上,省內外主要的白酒、紅酒、啤酒、黃酒、果酒、保健酒生產企業共100多家參展,玉溪“地道云南”、嵩明“楊林肥酒”、昭通“醉明月”、鶴慶大麥酒、丘北“膩腳燒酒”等地區知名品牌紛紛在展會上亮相,以獨特的包裝和宣傳方式面向參會客商推介,部分酒商說,他們多年銷量穩定,參加類似展會的次數很少。
整合資源做大“云酒”
與展會同期舉行的酒類營銷高峰論壇上,云南大學教授胡其輝認為,云南酒業目前處于一流產品、二流包裝、三流營銷的態勢,應該以民族特色、綠色生態為依托,借助云南發達的旅游資源,在酒文化的差異性上做好文章,重新審視營銷模式,改變目前酒好價低的狀態。
僅靠口子酒一個單品就在西安賣出3個多億的楊強也到論壇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實踐經驗與云南酒商交流探討,共商發展出路和如何克服發展過程中的“腸梗阻”,為酒商們帶來了頭腦“風暴”。
參展客商均認為,“云酒”的小曲清香型能夠得到市民和客商的認可和歡迎,酒企應該提高自身優勢,改良技術,保證品質;拋棄小農意識,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學習洋酒的行銷推廣模式,做長期性的品牌文化推廣,放棄低價位銷售的小額利潤,立足本土商務型消費人群,做上檔次的包裝和推廣策劃,提升品牌價值,爭取走商務用酒路線,提升產業經濟價值走出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