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聯盟圓桌”特邀嘉賓:
于吉廣 北京京星泰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懷民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董事長
杜寶海 河北省遷安市貫頭山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怡方 中國酒業創新聯盟技術專家顧問
朱玉增 中國酒業創新聯盟戰略營銷顧問 于吉廣:近幾年,洋酒以其濃厚的異國風情吸引著一大批年輕消費群體。然而,中國的白酒企業面對“狼來了”的現狀,除了要認真學習洋酒在文化宣傳上的優點外,切忌盲目效仿,而是應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找準自身發展的道路。
2008年是中國白酒企業的一次機遇,紅星更應該主動擔負起傳承二鍋頭文化與釀造工藝的重任,這不僅僅是一種市場行為,更多的包含著一種歷史責任,而國內白酒企業更是要善于把自己獨特的、民族的東西展示出來,讓外國人喜歡上“中國的”二鍋頭,接受“中國”白酒的獨特文化。
李懷民:但就目前來看,洋酒進入中國對國內白酒企業的沖擊力并不大。白酒企業應在酒的釀造技術、品種、口味口感、文化宣傳、市場需求等多方面進行改進,并要通過研究酒與健康關系,加大白酒消費的健康理念推廣。
杜寶海:面對競爭,我國白酒企業應加大渠道開發研究,針對不同渠道生產不同規格、度數的產品。在傳播中,企業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進行品牌文化的延伸。
沈怡方:從長遠來看,洋酒并不能適應中國的市場。白酒企業應該堅持自己的酒體風格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切忌盲目跟風。90年代,因為濃香型的興起,許多白酒企業放棄了原來的香型,結果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競爭優勢,一蹶不振。對白酒企業而言,這是個不小的教訓。
朱玉增:本來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是不習慣洋酒味道的,但是現在還是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習慣了其口感而且成了洋酒的忠誠消費者,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洋酒品質的穩定性,其次,就是洋酒通過色彩的浪漫表現模糊化了其烈性酒的本質。
對于白酒來說,不要只在品牌形象上下功夫,更要在消費者飲用時及飲后生理方面的真實感受上得到消費者的忠誠。另外,白酒要增加有益于白酒市場推廣方面的軟性品牌宣傳教育。現在很多企業的品牌傳播仍停留在說自己的酒是如何如何好的淺顯層面,而沒有有效地告知消費者酒好的原因及引導消費正確認知的專業知識。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尹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