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有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茅臺等大品牌撐腰,濃香和醬香型白酒,無論是名氣還是市場份額,在白酒市場始終保持絕對的“權威”,從而使得其它香型的白酒成為“另類”,難以有所作為。然而,時下的重慶市白酒市場,卻涌動著一股新勢力,董酒的復出和金江津的高調造市,使得人們對兼香香型和清香型酒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
“國密”不再沉默
整整沉寂了13年的董酒,如同閉門修行的劍客,如今就要重出江湖了。本月17日,數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白酒經銷商和媒體記者云集歷史名城遵義,參加在這里隆重舉行的國密董酒戰略發展暨新產品上市新聞發布會。也就在同一天,董酒兩款新品也在包括重慶市在內的全國其它各大城市上市了。
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傳統老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在今年5月進行了新一輪的股權重組。重組后的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將投入2.5億元資金用于董酒生產設施建設以及作為一期品牌推廣和市場培育費用。據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康曉明董事長介紹,重組后的董酒將用兩年時間重塑董酒品牌形象,確立董酒在高端白酒市場的地位,隨后在5年的時間里使董酒躋身國內白酒市場一流強勢品牌之列,最終為全面打開國際市場,進軍國際高端烈酒市場奠定基礎。
據了解,在國內眾多白酒中,董酒以工藝、風格、香味“三獨特”而成名。由于其酒曲中選用130多種藥材,酒曲發酵期長達近1年,因此其制酒工藝和配方先后3次被列為"國家機密"。自1995年淡出市場后,產品被大量積壓下來,使得目前儲存了大批12年以上的陳年基酒。而此番推出的兩款分別為46度和54度“密芨”董酒,均采用陳年基酒調配,而售價卻遠低于目前市場中的年份酒。
“清香”劍指高端
據有關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以前,以汾酒和二鍋頭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算得上是市場的大哥大,其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75%以上。與曾經的輝煌相比,與高歌猛進的濃香型白酒相比,清香型白酒目前在市場中的表現卻是無為了許多。
“清香型白酒的復興不只是在于清香型白酒的產量的提升,更重要的在于價值的提升。”江津酒廠集團董事長李樹明的一句話,道出了清香型酒的復興之路。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以往商超中被濃香和醬香兩分天下的高檔酒水專柜中,價位高出劍南春一截的金江津元帥酒已經赫然出現在醒目的位置。據了解,兩款分別為38度和50度的元帥酒,其酒曲中選用了幾十種具有清熱、解毒、潤喉、生香功效的中藥材,整個制作工藝過程都貫穿了一個“凈”字,其價值已非原有白酒可比。
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作為小曲清香型白酒代表,江津酒雖然在低端白酒市場上占據了絕對優勢,卻給人以低檔貨的印象。經過十多年的準備,江津酒廠已擁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開發高端小曲清香型白酒,而元帥酒則將是小曲清香型白酒劃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