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里,劉建華不斷探索中國古老的酒文化。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米香型……他一品便知;茅臺、瀘州老窖、汾酒、三花……他深諳其道;眼觀其色,鼻聞其香,口嘗其味,托起“大倉”……他孜孜以求。全國目前有101位高級品酒師,他榜上有名。他懂酒,酒也懂他———
2007年12月8日星期六,放假的日子里劉建華沒有休息。不是他不累,而是他要看住今天要出的酒,不要讓酒的味兒串了。
上午10時許,當記者剛剛來到酒廠時,就聞到了一陣若有若無的酒香。推開品酒員檢驗室的門,劉建華正在工作。他先是舉起酒沖光看看顏色,再聞聞酒的氣味,又抿了一小口酒……之后閉上眼睛,反復回味著。最后,劉建華睜開眼睛,看著報告上的一項項指標,反復核對。看到記者,他笑了:“這酒好哇,喝了一口,還想下一口。”
回到辦公室,記者便問劉建華能喝多少酒?而劉建華笑了笑,說:“品酒員一般很少喝酒,因為要讓舌頭上的味蕾和鼻子上的嗅覺保持敏感。想作為一名品酒員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從1982年來到北大倉酒廠,從做一名燒酒工人到現在已經有25年了。在這25年里,我一直都想成為一名國家級的品酒員。2005年,我得償所愿。回想這些往事,真的有點像酒,反復回味和縈繞,歷歷在目。起初的燒酒工人,工作在車間,做的是臟活兒累活兒。但是就是那些日子的歷練讓我明白了酒的制作流程和制作原理。兩年的實踐加學習,讓我在1985年考上了沈陽輕工學院的發酵專業。我在1988年畢業回到了北大倉酒廠后,廠領導安排我在車間里做技術員,對當時的制酒工藝進行了改造。通過我的不斷努力,不僅大大節省了釀酒的原材料,還提高了產量。那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能讓我學以致用。甚至今天的釀酒工藝都是建立在那次改造的基礎上。1990年,我參加了全省的‘大酒師’品酒評比,并獲得了金獎。回到了酒廠時才知道由于我的業績突出被提升為車間主任,而我卻完全不知道。2005年秋天,我參加了中國釀酒協會在湖北枝江舉辦的‘全國品酒師考評大賽’,在101個獲獎品酒師中,有3人獲得金獎,我便是金獎獲得者之一。這讓我欣喜若狂。為了這,我曾付出過多少努力,沒人知道。為了分辨酒的味道和特點,我不知道喝過多少類酒,有些人笑著說我是個‘酒鬼’。而現在來看,那些努力是值得的。酒也懂我要什么。”說完,他笑了。但是在他的臉上并不是高興,而是對以前的一種肯定。
這些年的酒并沒有讓他白喝。他懂酒,就像酒懂他一樣。擺在他面前的六七種酒,他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就能辨認出是什么類型的、什么品牌的酒……而這些年品嘗的酒也沒有辜負了他,讓他成為一名全國101名國家級品酒員中的一員。
然而,昨天的榮耀總是伴隨著今天的挑戰。今年46歲的劉建華也不是一帆風順。人們在燒酒車間里總是能看到他,那帶有淡淡憂郁的神情在工人中有些特別。他一邊摸著酒曲的溫度,一邊對記者說:“釀酒工人不容易,釀出好酒就更不容易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這工作,又臟又累的,而且身上還總是帶有一種釀酒的酸味。老一輩的釀酒師傅年齡大了,干不動了。而高學歷的不愿來這兒,年輕人對釀酒工藝又不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