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位于金山的東海啤酒廠內,幾十立方米臭臭的廢氣被源源不斷灌進發電機組。這些“自備電”驅動著水泵、壓縮機等生產設備,節能、減排一舉兩得。這是上海首個啤酒廠沼氣回收發電示范項目,累計運行時間已滿100天,日均發電量達1000度。
近年來,我國已躋身世界頭號啤酒生產和消費國,年產量超過350億升。盛夏正是產啤旺季,釀造過程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中產生的大量廢水,內含豐富有機物,任意排放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暴發等污染。在東海啤酒廠一角,滿池子的廢水發黑并帶著白沫,它們被引入兩座“厭氧塔”內,通過厭氧菌的微生物作用,絕大部分有機物都被“吃掉”。伴隨這一反應,大量沼氣生成,如任其隨意排放到大氣中,不僅將增加溫室氣體量,而且有毒有味。
與其買設備處理這些“啤酒氣”,不如變廢為寶。七一一研究所旗下的上海齊耀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承擔項目,先將沼氣存進一個體積達40立方米的儲氣袋,再導入3個一人多高的脫硫罐中,脫去帶有毒性和腐蝕性的硫化氫,并脫去水,最終增壓打入一臺80千瓦的內燃發電機。記者從機組電表上看到,其運行時間已超過2400小時,累計發電近10萬度。據測算,該項目年發電總量可達30萬度,同時減排溫室氣體20萬立方米。
技術人員介紹,該節能減排方案也可應用于其它酒類及糖類生產企業。日前,世界著名水處理行家——法國威立雅公司慕名前來考察。盡管威立雅此前已承擔“上海老港”垃圾處置相關項目,但還沒有啤酒廢水廢氣綜合利用的先例。其工業項目發展專員對此表示出濃厚興趣,希望合作推廣此類方案。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