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營銷人員都要做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面對暴風驟雨,迎難而上……”
———這是郭新章在7月份半年營銷工作總結會上,最富激情的一段表白。郭是煙臺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主抓營銷。
與此同時,由青啤發(fā)起的“煙臺戰(zhàn)役”正高調展開:伴隨著嶗山啤酒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一股前所未
有的“暴風驟雨”襲向煙臺市場。
而在此前,煙啤與華潤雪花啤酒的戰(zhàn)役暫時以雙方的攻守相對平衡停歇。
雪花飛舞 對于華潤雪花,煙臺人并不陌生———早在2001年,華潤雪花便進入煙臺,多年來不斷“蠶食”煙臺市場。
2006年底到2007年上半年,華潤雪花在煙臺展開了新一輪攻勢。
華潤雪花的進攻策略是立體化作戰(zhàn),低價、高促銷。首先是廣告開路,通過媒體對市場進行立體轟炸。在終端銷售上,對銷售雪花啤酒的餐飲店,實施“每瓶啤酒比煙啤低一角錢,收瓶時比煙啤高一角錢,服務員賣出一瓶酒可提5角錢”的低價策略。
華潤雙管齊下,煙臺一時“雪花飛舞”。
一份調查材料顯示,到5月初,雪花在市區(qū)低檔餐飲銷售終端鋪貨率達到32%,零售終端達到28%,中高檔餐飲銷售終端鋪貨率達到5%,個別地區(qū)比如市區(qū)南部、鳳凰臺、幸福、開發(fā)區(qū)等地,更是成為雪花銷售旺區(qū)。
青啤攻略 向來自視煙臺市場為“轄區(qū)”的青啤,也適時展開“2007”煙臺攻略。
青啤采取的戰(zhàn)術與華潤雪花大同小異———廣告開路;搶占中低檔與零售市場。
惟一不同的是,青啤是以屬于“1+3”品牌戰(zhàn)略中第二品牌方陣的嶗山啤酒充當急先鋒,并配合以高密度廣告宣傳:先是在三四月份試探性地投放廣告,進入六七月盛夏季節(jié)后,通過報紙、電視等鋪天蓋地般的不停歇炒作,使“開蓋中獎獎5角現(xiàn)金”的促銷內容漸入人心,尤以萊山區(qū)、萊陽、海陽、招遠等地為甚。
相對于“外侵”的雪花,青啤深信他們有更多的信心。
青啤負責宣傳的孫靜給《煙臺日報》發(fā)來的書面答復中說:“煙臺和青島是姐妹城市,多年來在歷史、人文等方面,有著眾多的一致性,兩個城市的居民之間也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我們相信,跟其他外來品牌相比,煙臺人民對青島啤酒的感情會更深厚。假以時日,青島啤酒和嶗山啤酒一定會牢牢占領煙臺消費者的心。”
煙啤選擇 若干年來,煙啤實際上掌控著煙臺市場的“大一統(tǒng)”局面。
面對中國啤酒行業(yè)兩大巨頭在煙臺的對壘,煙啤不能坐視不顧。這,也使得今年的郭新章更為忙碌。
郭新章用四個字來概括煙臺啤酒的應對策略:穩(wěn)、準、狠、快。
郭新章解釋:穩(wěn),就是要不能自亂陣腳,給對手任何可乘之機,更不能被對手拖入消耗戰(zhàn)中;準,就是利用精細營銷深耕細作煙臺市場;狠,就是對影響煙啤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手中;快,就是迅速應對市場任何風吹草動,把握市場的需求。
在“四字”策略下,煙啤通過鞏固終端銷售、加快開發(fā)新產品,在一定范圍內化解了兩大巨頭的攻擊波。目前,煙啤與華潤雪花的戰(zhàn)役已經暫告停歇,雖然市區(qū)一度有幾十家終端店倒向雪花,但最后,又回歸煙啤陣營。
青啤依靠品牌優(yōu)勢和資本實力分割了煙啤的一些市場,但對煙啤的影響還不大,郭新章稱“不至于傷筋動骨”。面對與青啤正在進行的戰(zhàn)役,郭新章說了意味深長的三句話:“煙臺啤酒不是趵突泉啤酒。煙臺市場不是濟南市場。煙臺啤酒不比青島啤酒好,但決不比嶗山啤酒差。”
未來之路 兩大巨頭在煙臺對壘,雖未傷煙啤筋骨,但在郭新章看來,“暴風雨還在后面”。
郭新章分析,青啤總部與煙臺相距不過兩百余公里———煙臺是青啤市場的門戶。從青啤進攻東北市場考慮,煙臺是其前沿陣地,而從其鞏固華北、華東市場考慮,煙臺市場又是狙擊華潤的根據(jù)地。而在華潤看來,煙臺市場也是其實施進攻或防御戰(zhàn)略的咽喉要地。
處在這樣的夾縫中,處在兩大巨頭爭雄全國的大格局中,煙啤的處境可想而知。對于正在進行的啤酒戰(zhàn)事,郭新章用“長期性”“復雜性”“殘酷性”來形容,即便有時表面寧靜,水面下也是暗流涌動。
世事波詭云譎。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無論煙臺啤酒市場上的三家如何部署,無論消費者在理智或情感上如何選擇,一個 “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的戰(zhàn)事勢不可免。
三雄逐鹿,鹿死誰手?佛家對無常事曰:不可說,不可說。在如今的市場,或者我們可以說:消費者說,消費者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