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博啤酒多年來的核心業務就是啤酒產業,并沒有因為資本的壯大而轉變投資的方向,英博啤酒在中國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并不急于量的增長和利潤的增加,我們的目標是在企業社會責任不斷增長的同時,同步提升英博啤酒的銷量,在這個過程中,啤酒的品質和品牌內涵是非常重要的。”日前,英博啤酒集團亞太區總裁丁凱(Dirk Moens)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談起英博啤酒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最新運作情況,丁凱介紹,英博集團7-8月份在中國市場都有一些運作,雖然每一個省的運作情況不一樣,但是總的來說,對于在中國取得的業績非常高興,也非常滿意。
丁凱介紹說:“2002年,英博在中國只有一個工廠,那個時候產量只有10萬噸,到2007年今天為止,產量達到330萬噸。產量從10萬噸到330萬噸,這個增長我們很滿意,而且這個增長很多是來自于自身的增長。在過去的5年里,業務增長了30倍,這樣一個成績,我們認為是很好的。當然,并不是說我們因此就滿足了,就停步不前了,還需要持續的發展和不斷的進步,在今后的市場運作中取得更多的成績。”
說到英博在中國的發展,就不得不提雪津啤酒,丁凱說:“雪津啤酒是我們在中國最重要的品牌,這品牌目前在中國五個省份都有非常強的品牌影響力。接下來我們想踏踏實實地把這個品牌打造好,尤其是在主要的市場把這個品牌打造好,而不是說沒有基礎地憑空躍到全國的臺階,實際上需要把基礎打結實。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并沒有給自己設限,并沒有說雪津做到什么樣的程度就不做了。如果有一天雪津成為全國性的品牌,也是通過自身強勢的增長成為全國性品牌的。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很強的品牌,這些品牌也會繼續扮演當地強勢品牌的角色。”
丁凱認為,英博集團并不想匆忙的去做一件事情,而是要尋求一種可持續性的發展方式,來打造雪津品牌,即立足于現有的一切,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雪津品牌的優勢,不斷開拓新的市場,通過銷售等各種合理的方式,把量做上去以后,再考慮在當地建新廠,繼續支持雪津的發展。所有這一切最重要的是保證雪津品牌的品質和這個品牌的內涵,這是英博發展的基石。
談到英博目前在中國已經擁有了30多家啤酒廠,在釀造綠色環境方面,總廠跟中國的酒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廠有什么區別,怎么樣來減少這種差別時,丁凱介紹說,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市場,一旦成為英博的企業以后,它的所作所為跟英博全球的標準是同步的。不僅跟英博內部的標準同步,而且是跟企業所在地的政策,還有政府所有的規定是相符的。英博內部有一套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任何一個企業只要進入英博的大家庭,必須立刻達到這個單子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指數。因為我們是食品飲料行業,所以首先必須符合當地和我們全球的衛生標準,當新加入英博大家庭的企業滿足最低需求的時候,接下來它的意識形態、行為方式的變化,實際上就是這個公司文化的問題。公司文化的樹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較長的時間。總結起來分三步,第一步,就是作為英博大家庭的企業,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而且必須全部相符合。第二步,公司內部有一個最低標準,從進入這個家庭第一天起,就要滿足最低標準的各項指數。第三步,就是要達到英博全球標準,這個標準是需要靠公司文化的推廣,公司每一個從業人員心態的改變。
“明年原材料大幅度漲價,對任何一個啤酒公司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我們看來,最需要做的就是使公司內部的運作更加有效,而且使成本的控制更加有效。這個實際上就是說在整個原材料漲價的大環境下,一個公司必須變得更有效,而且成本的控制必須更好,才能應對這樣的局面。我們的應對方法就是通過對生產程序的改進和更精密的控制,來抵消成本上漲的因素。通過更加有效的工業運作的過程,可以節省很多能源,可以使整個能源再利用,這個過程本身不僅降低了運作成本,而且對所在的社區都是有貢獻的。所以大家一提到企業公民責任,可能想到的是要花錢,但是在這個工業過程中,如果做得好的話,可以省錢。這種做法本身也是在提升品牌的內涵的過程。”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