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即將來臨,“奧運營銷”的熱度也在逐步升溫。但越來越高昂的贊助費用,越來越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壁壘,使得這場盛宴似乎只是行業領導者的舞臺。畢竟,奧運不是一個企業或幾個企業的事情,她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是整個中國人、整個中國企業都應該關注的。隨著雪花啤酒一聲“啤酒愛好者正式合作伙伴”,非典型奧運營銷正演繹一場非贊助企業搭上奧運快車的好戲。
非典型奧運活動
奧運會絕對不僅僅是一場(系列)比賽!人們關注奧運本身并不是完全關注比賽本身,確切地講是對體育運動的關心,是對奧運精神的關心!因此,以此作為營銷的基本點就能發現一些可以切入奧運的點。
例如舉辦全民體育健身運動,尤其是聯合地方電視臺舉辦大型體育活動。在奧運大背景下,體育熱將繼續在國內各地升溫。比賽活動本身不一定如真正的奧運會那樣強調競技性,以趣味娛樂性活動為主,同時以奧運紀念品做為獎品,一定會在區域市場賺足消費者的眼球。這就將“全民奧運”的理念與企業品牌傳播結合起來。
也可以舉辦與奧運相關的主題講座。例如由企業組織或贊助,邀請曾參加過(最好獲得過獎牌)的運動員,舉辦“我所經歷的奧運會”主題講座。這樣的活動本身有明星效應(運動員),且活動內容切合目前社會熱點(奧運),利于聯合地方性媒體展開事件營銷。這就將“人文奧運”的理念與企業品牌傳播結合起來。
另外,企業還可以舉辦“奧運記憶(或紀錄)”的活動。發起尋找以前曾在現場觀看過奧運會的觀眾的系列活動,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奧運經歷;或贊助組織以奧運記憶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或干脆組織一些活動,邀請并贊助一些消費者去觀看奧運,并通過他們紀錄下奧運,當奧運會結束后,依然可以展開后續的相關營銷活動。
非典型贊助策劃
奧運會本身贊助有些困難,但可以考慮奧運會相關節點上的贊助。例如在區域市場由企業贊助出資在廣場處樹立一塊大大的“奧運倒記時”的廣告牌,效果比單純的廣告牌會獲得更高的“閱讀率”!
再比如,我國的國家級體育運動隊隊員肯定是來自地方的,在奧運會開始前通過當地媒體對運動員表示一些“美好祝愿”。當運動員取得成績后,企業可以贊助當地媒體進行運動員個人專訪、拍攝專題紀錄片等形式的節目,在區域市場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根據以往如世界杯等大型體育賽事經驗,無論是中央臺還是地方臺肯定會推出一些套播廣告,此時選擇合適的媒體投放組合,搶占收視率高峰,高密度的宣傳一樣可以傳播企業信息。
非典型圍剿北京
雖然展開奧運營銷對于企業而言,品牌傳播是主要目標,但也可以借此機會爆破市場提升銷售量。因此,依托奧運展開一系列促銷活動也是很好的一種方式。例如奧運門票肯定是觀眾首先關心的問題之一,購買產品抽奧運門票,對消費者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影響力。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模糊的宣傳語言中,誰分得清企業究竟是不是奧運會贊助商呢?更何況消費者并不關心哪家企業是奧運會贊助商,他關心的是自己可以得到哪些利益。
當然,對于這些已經獲得門票獎勵的幸運消費者,企業不妨組織進行一次集體“圍剿北京”的策劃活動,并借助此次活動搞一次有聲有色的“事件營銷”,調動媒體的眼球,利用奧運提升企業的“奧運形象”。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尹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