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酒類企業仿佛一夜之間市場占有率全面顛覆、利潤下降,銷量一路下跌,即使在水深火熱的泥淖中走出的企業,銷量好像也頂到了天花板,短時間內難有大的提升。
面對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的郁悶困境,作為酒類企業應該怎么做呢?促銷、降價只能是飛蛾撲火,猶豫、彷徨等于坐以待斃。實現單品突破是目前酒類企業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
單品突破,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市場上,企業為構建自己的利基市場,選擇一個聲譽產品,運用綜合的營銷和傳播手段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營銷活動行為。
波士頓咨詢公司創始人布魯斯· 亨德森在《管理新視野》一書關于市場份額中論道:在一個穩定的競爭性市場中,永遠都不會多于三個競爭對手,而其中最大競爭者的市場份額不會超過最小競爭者的四倍。這就是著名的三四定律。(見圖1:三四規則圖)
區域市場單品突破是構造戰略性區域市場的關鍵一步,單品能否順利導入市場并且實現從掙扎者到前三名的迅速突破,是關系到企業能否在市場上爭奪話語權的關鍵性問題,而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新品推廣。因此、作為酒類企業應該站在戰略的高度來安排營銷戰術、分解動作。
關鍵詞:利潤、雙率、銷量
1.利潤:企業生存的目的是盈利。如果一個企業不考慮利潤因素,只是一味的追求銷量上瘋狂式增長,他們的命運只有消失這條不歸路。在經過2003年的非典病情的考驗后,漲價似乎成了整個快速消費品行業的生死劫,糧食等原材料的漲價迫使很多的酒類企業開始理性回歸,重新檢查自己的戰略:要銷量還是要利潤。從某種意義上講,單品突破的根本即利潤的突破。
2.雙率(市場占有率、覆蓋率):在一個戰略性區域市場,酒類企業首先要收獲的就是市場的占有率和覆蓋率。沒有這雙率的保證,銷量突破只是企業一廂情愿的空想而已。因為,處于這種狀況的企業多是采取廣種薄收的營銷策略,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營銷資源被大量地浪費。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2000年前后,河南的很多地產不知名的白酒企業即采取這種營銷策略。有銷量無市場的營銷讓很多的酒類企業走向邊緣化。實現市場占有率和覆蓋率的提高,資源、策略的聚焦是首要前提。
3.銷量:任何單品的突破最終還要在銷量上得以驗證。特別是啤酒類企業,講究的是規模效應,沒有銷量做保證,生產成本就會直線上升,而市場占有率就會大幅度下滑,自然利潤就會下降。
銷量、雙率、利潤的關系如圖2(圖2見文章最后)所示,三者構成了單品突破的主要內容,實現區域市場的單品突破,則要圍繞這三個層面展開營銷。
條件:產品、渠道、人員
實現單品突破的條件:單品突破是酒類營銷的關鍵性策略,和盤中盤理論、直分銷模式構成了酒類營銷的三架馬車。但是,單品突破不是隨便選擇一個產品,在一個市場上多追加些人力、物力就能解決的,實現單品突破,從企業運營的角度,需要考慮如下因素:
1.差異化產品:在酒類營銷中,跟風產品只能起到打擊競品的作用,不可能在短期內通過打擊競爭產品而顛覆市場。
因此,酒類企業在實現單品突破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產品的產異化,在包裝、口味、名稱、重量上與競爭性產品形成差異。
金星啤酒2006年初推出的“新一代”產品,則是在瓶型上與競爭產品形成明顯區隔,并進行注冊,有效地遏制了競爭對手的跟進。
2.核心產品:很多酒類企業想通過細分市場上一個打擊性產品把市場顛覆,進而再推進一個新品,這是不合營銷邏輯的思維。
這樣做有兩大硬傷:其一,增加新品推廣的營銷成本;其二,企業在消費者中的心智定位模糊甚至影響極差,不利于品牌的傳播與推廣。
酒類企業中,很多產品在個別的細分市場上銷的特別好,但是不能把它確定為該企業的核心產品作為突破,這是因為細分市場上的產品銷量畢竟有限,難以形成品牌上的合力進行有效的營銷與傳播。
3.渠道利潤設計:單品突破首先就是要設計好渠道的利潤分配體系。
一般情況下,越是下游經銷商,越不會考慮所謂的品牌、利益共建等因素,首先考慮的就是現實的經銷利潤是否合自己的意愿,酒類企業慣用的利潤上的“望梅止渴”法已經失效。因此,在單品突破的營銷設計上,渠道利潤的設計是值得研究和慎重的問題。
4.高密度的人員配置及鋪貨。
既然是單品突破,就要在人員配置上、鋪貨的速度、密度、促銷力度上高于正常情況下的2—3倍。只有這樣才能以絕對優勢壓倒競爭對手,實現顛覆性突破,常規性的市場要用非常規的營銷手段來啟動。
動作分解與策略分析
第一步:確定聲譽產品。
選擇聲譽產品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作為酒類企業,最重要的要考慮三點:該產品一定要是區域市場上的主導產品;產品的形象、包裝、酒質一定要與酒的價位相匹配;產品進入市場一定要采取撇脂定價,至于營銷中遇到的問題與難度可以通過促銷活動、政策刺激來完成。
第二步:選定樣板市場。
沒有樣板市場的酒類企業特別是地產酒,實現單品突破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酒類企業在實現單品突破時,應該在確定聲譽產品的基礎上界定自己的樣板市場。
第三步:制定樣板市場營銷策略。
1.選準渠道: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均把餐飲渠道當作自己的首選,這是因為:“餐飲不火、流通不活”已經成為酒類營銷的潛規則。但是,營銷戰略、經濟實力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要求企業必須明確哪種渠道作為自己的首選。
2.樣板市場的打造策略制定 :這里包括新產品上市、廣告的宣傳、品牌提升、促銷策略制定等。
3.資源聚焦:很多酒類企業在未建立起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據地前,陷入兩種營銷誤區:“蜻蜒點水”式的“游擊戰”——哪兒能銷就往哪兒銷;“撒胡椒粉”式的“全擊戰”——廣泛撒網,遍地播種。 這是一種急功近利或貪大求全的非理性營銷行為,對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極為有害。同時企業的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因此,單品突破不能全面開花,這決定了企業要學會資源聚焦。
第四步:高效鋪貨覆蓋。
酒類企業鋪貨時要遵循:smart原則:
S(specific)明確:終端鋪貨目標必須要明確,在核心產品已定的情況下用哪種策略達到怎樣的效果,是進終端的商場、賣場還是夜場、酒店等終端店面。
M(mesurable)可衡量性:核心產品在該區域市場上的占有率、覆蓋率將分別達到百分之幾,一定要量化,每天、周的鋪貨量達到幾箱、每天鋪貨多少家,餐飲、流通各占比例多少,一定要量化,用數字說話。制定出每天鋪貨計劃和實際完成量表格。
A(achievable)可達標: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要求一線人員在規定的時間段完成鋪貨多少家,多少品種。
R(result)目標:酒類產品特別是新品終端鋪貨,我們的目標不是在這段時間內賣多少酒,而是考察零售商的指標成交數量,有多少終端店接受我們的產品,考核的是占有率和覆蓋率。這才是我們工作的方向。
T(imeable)時間表:無論是白酒還是啤酒營銷季節性較強,終端鋪貨講究速度超出常規,以快制勝,否則極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因此要求明確時段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定要完成任務,哪怕再追加投入和資源等。
第五步:PDCA管理。
P(plan)計劃:針對酒類營銷中遇到的問題,確定一些營銷的方針、目標與計劃:如樣板市場構建、新品上市策略、鋪貨、人員管理、促銷計劃等。
D(do)執行:計劃好后第二步就是執行,這是所有工作的最終落腳點。
C(check)檢查:針對在單品突破中出現的問題,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及時的總結與糾
偏,明確問題,指出下一步該如何做。
A(action)行動(或處理):對于檢查中出現的問題,馬上找到解決的辦法,從而制定新的計劃,進行新一輪的PDCA循環。
對于單品突破,不是一次簡單的鋪貨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循環、反復而又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新的任務、計劃,而每個階段都要對前段的工作進行檢查、解決,新的問題解決,又會有新的計劃出現,因此,PDCA管理是單品突破的絕佳營銷管理工具。
單品突破是個系統營銷工作,同時單品突破又是構建戰略性區域市場這個系統中的關鍵一步。因此,做好單品突破的關鍵在于落實每一個細節,不斷地在實踐制定計劃、強化執行、做好檢查工作,過程落實好,結果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