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年代。
在這個年代,有一個經銷商群體,他們正經歷著由生產企業配送商向流通行業運營商的角色轉換,由于“馬太效應”的存在,這個群體也逐漸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狀態,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這也是一個咨詢業爆炸的年代,一個“外腦”盛行的年代,無論是招商、管理、廣告、市場、物流、培訓等各個領域都冒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專家”。
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找到合適的外腦,因為中國的策劃公司成千上萬,規模大小不一,作為經銷商來講如何區分有功夫的“外腦”和花拳繡腳的“騙子”?一大批成功的案例讓經銷商們目不暇接,卻又難辨真假。
為此,本報聯合行業著名的營銷專家,推出這期經銷商如何“巧借牽手”外腦的相關報道,希望可以給那些正在或即將尋找外腦的經銷商們一絲啟迪!
大型零售巨頭的快速介入,促使了經銷商的兩極分化:一是弱小的經銷商,退到了渠道的“末端”,即直接做了零售終端;二是經營能力強的經銷商,通過資源整合,實現了公司化的運作,然而,用人困惑、業務拓展、庫存管理、人員管理等問題隨之而來。
經銷商需要什么樣的“外腦”
經銷商在發展過程當中,一般會經歷如下幾個階段:創業期,成長期,快速發展期,成熟守業期,不同發展階段的經銷商,其需求外腦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1.創立期。這個時期的經銷商,如果借助外腦的話,一定要尋找一家專業的以規范與業務拓展為主要項目的咨詢公司,這個時期的經銷商,選擇的咨詢公司不宜過大。
2.高速成長期。經銷商企業在度過了生存期后,往往會高速成長,期間難免會有很多情況出現:規模膨脹、人員增加、制度短板、組織及職能缺失、區域市場管理混亂等等,而這些都需要經銷商來導入用人機制、組織構建、組織流程、管理制度等等。這個時候,經銷商應該選擇管理型的咨詢公司來幫助自己“打理”企業,制定一套實用的組織管理制度,幫助自己搭建好內部管理平臺。
3.快速發展期。經銷商進入了發展期的特點是:業績穩定快速增長,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但也面臨著一個新問題,如何構建自己的“斜坡球體論”:即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猶如斜面上的小球,需要有上升力(目標的提升),使其不斷向上發展;還需要有止動力(基礎管理),防止下滑。在這個發展階段,經銷商的任務就是如何讓自己的業績持續上升,這個階段,作為經銷商應該選擇“新銳”型的有品牌與文化構建專長的咨詢機構,通過提升品牌,構建內部企業文化,從而抓住企業最核心的因素——人,通過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通過企業文化凝聚團隊士氣,從而保證業績的持續健康上升。
4.成熟守業期。這個時候經銷商請的咨詢公司一般要是戰略規劃公司,以及擅長于流程再造的公司,通過他們的介入,用第三者力量來改變包括老板在內的所有員工,借助企業文化凝聚力、“外腦”的推動力,可以有效革除經銷商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因循守舊等束縛經銷商發展的瓶頸或“枷鎖”。
總之,作為經銷商利用“外腦”,要選擇務實、專業、權威的營銷咨詢策劃公司,通過選擇適合自己的咨詢公司,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達到企業快速成長的目的。
經銷商怎樣利用“外腦”
不同發展階段的經銷商所需要的“外腦”是不同的。那么,在確定了用什么樣的咨詢公司后,作為經銷商應該怎樣來利用“外腦”呢
1.模塊化咨詢。“外腦”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的模塊都精通,品牌精于打造的咨詢公司,也許區域市場運作就是短板。作為經銷商,可以通過將某一模塊的項目來交給他們運作。
比如,如果處于高速發展期的經銷商,可以將自己的營銷規劃、區域樣板市場打造、新產品上市策劃等內容交給他們運作,這樣的話,就不會因為自己選擇的失誤,而影響整個市場的向前發展。
2.教練式咨詢。借助“外腦”不僅能夠解決現實的市場問題,還能夠教會經銷商具備再遇到類似問題時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顧問式咨詢。“外腦”不僅能夠解決現階段的營銷難題,而且,還能夠提供后續的咨詢服務支持,即能夠充當經銷商的長期顧問。
經銷商與咨詢公司的合作形式:
1.業績提成制。為了避免一些咨詢公司“忽悠”經銷商,在與咨詢公司合作前,可以通過洽談的方式,采取“低咨詢費用+高提成”的方式與“外腦”進行合作。這樣,最大的好處是能夠讓咨詢公司全身心地投入。
2.職能“托管式”。對于組織機構或崗位職能缺失的經銷商,可以把某一塊面的職能采取“托管”的方式,交給咨詢公司來具體實施。比如,將公司的策劃職能交給“外腦”專家,通過他們實施策劃的方式,來“傳幫帶”經銷商的人員,最終將“缺位”的職能填補起來。
3.業務“聯營制”。這種方式,就是經銷商公司與外腦組成聯營公司的形式,共同開拓和管理并維護市場。雙方可以采取經銷商出資,而咨詢公司智力入股的方式,組成一個聯營的公司,雙方商定相關的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能,人員有雙方組成。這樣,作為經銷商就可以把彼此的利益捆綁起來,從而能夠發揮雙方最大的潛能,讓市場快速提升。
經銷商如何來利用外腦,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全面衡量后下決定,經銷商只有“借力使力”,才有明顯的效果。
經銷商借用“外腦”的誤區
經銷商在利用外腦時,常常陷入一些操作的誤區,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1.追求“大而全”。自己的規模不是很大,卻在選擇咨詢公司時,過于看重那些有名氣而“大而全”的“萬能公司”,最后,造成自己資源不匹配,而讓自己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2.“神話”咨詢公司。過于“擴大”咨詢公司的功能,把“外腦”專家們奉若神明,甚至將企業的“寶”押在咨詢公司身上,這種過于依賴的操作方式,會喪失自己在合作當中的主動權、話語權。
3.過于拔高自己。一些經銷商在與咨詢公司合作時,限于自尊的心理,往往過于夸大、粉飾自己,將自己包裝得異常“華麗”,造成“外腦”被外表所迷惑,而難以開出能夠“對癥下藥”的處方來。最終,會讓經銷商像“皇帝的新裝一樣”自欺欺人。
4.盲目跟風。一些經銷商在決定是否采用咨詢公司時,往往喜歡跟風。一些經銷商不顧自己的發展實際,看到人家邀請管理咨詢公司,自己也急著找一家管理咨詢公司。殊不知,自己需要的卻可能是營銷能力的提升,而找錯了對象,嫁錯了郎。
編輯點評:
借助外腦的一個“點金術”,某些處于困境的企業就有可能“點石成金”,從而“咸魚翻身”。同時,部分咨詢公司莫名地把自己曾經成功的案例“神化”,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迷信于“點金術”,導致最終的失敗。
所以,企業在面對“外腦”的“循循善誘”時, 應根據自身的戰略需求,理性地認識和選擇營銷策劃分司,并在合作中明晰職責分工,進而讓“外腦”充分發揮作用。
另外,經銷商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人際、媒體等其他資源,從另外一個角度邁上企業的“外腦”之路,本期13版文章《經銷商,處處留心皆“外腦”》就可以給您這樣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