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現代時尚白酒先鋒”的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廷棟先生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卻是溫文爾雅的一介儒商,很樸實,沒有大企業領導的“架子”。作為蘇酒龍頭企業掌門人,從體制改革到品牌創新、從管理革命到營銷變革,他不斷經歷著市場的“統考”,并在一次次的創新中超越自我,讓如今的“藍色風暴”席卷全國。今年上半年,洋河酒廠各項工作成績再創新高:1至6月份,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3.14%,銷售總量連續三年刷新歷史紀錄。特別是品牌高檔化、市場全國化成效顯著。洋河藍色經典銷售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26.29%,其中省外市場銷量增幅首次超過省內市場。

體制創新
洋河跟上了市場腳步
【新聞回溯】在計劃經濟時代,作為中國八大名酒,洋河一直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然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面對來勢洶洶的川酒、魯酒、徽酒,洋河與整個江蘇白酒企業群體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進入了發展的調整期。
為了適應新的市場形式,1997年洋河酒廠進行了首輪改革,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標志著洋河向市場經濟轉型正式邁進,從此洋河走上了體制創新之路。2002年底,洋河實施了股份制改造,采取國有控股和外來資本參股的方式進入市場化軌道。
【商道自述】改革不是目的,只是為了促進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改制后,洋河迅速抓住了企業經營思路調整,抓產品結構的調整,這才有了企業今天良性發展的好局面。事實證明,制約企業發展,特別是長遠發展的最根本因素,就是產權不明晰所帶來的體制的僵化、機制的約束。角色的轉變,其過程都是“痛苦”的。洋河這艘大船的轉向調整需要用“漸進式”,需要長時間的磨礪。振興蘇酒,我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品牌創新
品白酒先要品文化
【新聞回溯】以前,洋河的品牌過多與產品難以區分,眾多產品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無從選擇。為此,洋河首先進行品牌梳理,通過對市場表現、年銷售額等硬指標的考核進行優勝劣汰,最后確定了以“洋河藍色經典、洋河大曲、敦煌古釀”為主的三大品牌架構,集中一切培育三大品牌。
傳統的白酒文化是紅色和黃色文化,紅色代表喜慶,黃色代表吉祥,“洋河藍色經典”則從精神層面上找到了白酒與“現代生活”的最佳結合點:那就是藍色以及它所象征的“海的博大”與“男人的情懷”。寬廣、博大的洋河藍色文化不僅在白酒界掀起了一場藍色革命,而且更多體現的是洋河作為一個中國老名酒企業的創新精神。
【商道自述】在一個功能相近,風格趨同的產業,如何打造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我們需要給消費者選擇我們產品的充分理由。白酒是中國的傳統消費品,有著在文化傳承中十分厚實的市場基礎和良好的前景,但也迫切地需要強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現代消費理念的結合點,這既是藍色經典的市場成功秘訣,也是白酒企業需要共同探索的產業責任。
品質創新
消費者喜歡才是好酒
【新聞回溯】白酒是我國的消費品,又是典型的民族工業產品,要想順應現代消費理念、滿足現代消費需求,就必須對消費習慣的變遷進行深入研究,要從根本上提升產品的質量。為此,早在上世紀末,“洋河”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進行消費者研究。研究證明:消費者飲用白酒后擔心的是入口沖,飲后口干舌燥甚至頭痛。白酒消費市場迫切需要開發一種綿柔白酒。所謂綿柔型白酒就是:高而不烈;低而不寡;綿長尾凈;豐滿協調。國家白酒專家組組長沈怡方說:“綿柔型”白酒真正實現了專家口味與消費者口味的統一。
【商道自述】綿柔型白酒的研制成功是質量觀念從生產者為中心轉為以消費者為中心,品質要求從專家主導向大眾主導轉變的成果。為了使酒體更“綿柔”,洋河不僅改變了原料的配比,延長了發酵周期,還借鑒了多種香型酒的生產工藝。
結束語
當記者問及“是否對進軍‘第一軍團’有‘野心’”時,謙虛的楊廷棟忙著打太極:“洋河還在積蓄實力,積累能力的階段。洋河目前的主營業務已是全國前六位,現在的競爭是寶塔尖上的搏擊,白酒行業正在競爭中整合,洋河能不能成為競爭中的主動者,我們需要更好地打造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他反復向記者闡述“危機、責任與拼搏” 這三大要素企業在生存與發展時要有危機意識,才能不斷克服困難,同時洋河年上繳稅收占宿遷的10%以上,全國的萬分之一。對地方、對社會、對員工需要盡好責任,這就需要不斷打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