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應該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思路,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銷售包括酒類產品在內的任何產品都需要不斷去思考和琢磨。通過下面兩家米線店和西瓜鋪的經營方式我們將看出:營銷無小事,換言之,營銷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經濟發展,全國各地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各地著名小吃走南闖北的也多了。在長春大街小巷隨處都能看到“云南過橋米線”,且往往還都打著“正宗”的旗號,不少店內都是以10元鍋起售。在一個居民區內有兩家店(下文以A和B指代),相距一公里左右,平日生意也都不錯。
店A目前位置靠近新興商業區,周圍店鋪較多,店B靠近居民區,周圍居民樓較多。同是經營云南過橋米線,兩家的起步價不同:店A從10元鍋起價,向上為15元、20元不等;店B從5元鍋起價,向上有10元、15元、20元不等。從產品來看,A、B兩家店10元鍋的大小、分量、內容基本無異,價格向上產品內容也無多大差別。筆者看來,兩家店最大的差異在于店B的5元鍋,這也是店B與之競爭的優勢所在。
在店A內,用餐的基本是成雙成對的消費者,因為一份10元鍋的量足以喂飽兩個正常食量的人。也有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第一次去的客人在聽到最低10元消費而選擇離開。在店B內就不同,5元鍋適合單人消費,如果食量較大,客人可以在米線上加碼,不必因為10元鍋量太多而浪費。
店A老板娘對她的手藝相當自信,用“吃過我家的東西吃別家的就沒味”來吸引消費者,定價10元起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吸引兩人以上的消費者,但她卻忽略了一個人吃飯的消費者在周邊也有相當的量。在她看來同樣是煮一個鍋,原料除外所要耗費的水電媒以及人工費用無太大差異,但10元鍋的利潤大于5元鍋。
事實上,店B內5元鍋的分量相對較少,不足10元鍋一半的量,可是它卻能吸引大批單人消費者,銷售量自然也上升了。晚上七點過后,店B內還是門庭若市,但是店A內只有少數幾對人在吃著碗里的米線。這里并不是鼓勵老板們偷工減料,而是提醒商家當市場上“薄利多銷”、“量多從優”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時候應當更多地細分消費者的需求。另外,在消費多元化的環境下,兩家店都沒有設立訂餐上門的業務,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缺失。
和兩家米線店一樣,兩家水果鋪(以下簡稱C和D)的不同也在于老板見微知著的經營思路上。C和D兩家水果鋪相距不到300米,門面都不大,都以經營當地時令水果為主。東北西瓜個大,C和D都提供半個購買的服務。C店老板看到有顧客上門就向他們推銷自己的瓜,看人少就問是否要買半個。顧客覺得半個也大,就要求買四分之一個,老板二話不說就從半個已切好的西瓜上切下一半賣給顧客。顧客去D店買西瓜,問明價格覺著切好的那幾半西瓜還是大就問能不能只要四分之一。老板聽后告訴他說里邊有小點的,可以到里邊去挑,庫里的西瓜相對擺在外邊的要小點,但顧客也經不住老板的介紹就買了半個。兩項比較,四分之一的西瓜3元,二分之一的西瓜4元,應該說兩個老板都有長處,在此次過程中筆者更欣賞D店老板,賣出多少錢是其次的,主要是他把握了銷售的主動權。
將目光轉到酒行業上,近幾年,國內啤酒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包裝也樣式各異。啤酒行業重要的轉變之一就是在惠泉啤酒推出500ml容量后,市場上就有了600ml、490ml、496ml、428ml等不同規格的產品,徹底打破640ml容量的束縛。就像賣米粉一樣,如果酒企業始終堅守把10元鍋作為主打產品,那么勢必就會當5元鍋甚至是以后6元鍋、12元鍋成為流行時失去市場。同時,酒類企業領導者也應當看到市場的發展變化前景,是跟隨潮流還是引領潮流這是需要時刻考慮的問題。把握銷售主動權有時也要面對市場的考驗,因為當D店老板在外邊有現成瓜的情況下重新切開一個新瓜在一定程度上他有了銷售壓力,他要考慮到如何把這半個瓜賣出去。
在長春市場上,洮南香品牌有著相當的知名度,但由于其有100多個產品系列使得各個經銷商間的競爭壓力巨大,如此市場局面已經不是兩家米線店、兩家水果鋪之間小打小鬧的競爭了。采取什么措施在這100多個產品中脫穎而出?關鍵是思路和執行,只有充分了解市場,就像了解消費者對米線價位的需求,推出能夠足以吸引消費者眼球的產品,包括不同其他包裝的產品和不同其他容量的產品。經銷商王福龍就設計了兩款產品實施差異化戰略:其中一款為市場上并不多見的鐵盒產品,另外一款為紙袋包裝的小瓶裝產品。
能通過新品開發,帶動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這才是營銷的實質所在。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尹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