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名叫王德謙,土生土長的鄭州人,經營著一家再普通不過的小菜館,店面不過幾十平米,但地理位置好,生意挺紅火,中午晚上顧客不斷,鄭州人吃飯,或多或少都習慣喝點酒,老王打理著自己的菜館,心中自然也有一本自己的“賣酒經”。
賣白酒要靠小擺設
老王覺得這幾年白酒越來越不好賣了,一個原因是好多來店里吃飯的年輕人更喜歡喝啤酒,另一個原因是不少人來吃飯時都自己拎著兩瓶白酒,自然酒就不好賣了,老王店里擺的白酒以中低檔為主,宋河、寶豐、賒店的產品占了大半部分,黑土地這樣的東北酒也赫然在列,問起老王哪種酒賣得最好,他笑了笑說:“不好說,幾種酒的價錢都差不多,牌子也都是鄭州人耳熟能詳的,所以不敢說哪種酒最熱門。” 但老王表示,廠家送到店里的一些“小擺設”卻在不經意間起到了促進銷售的作用。
所謂小擺設就是煙灰缸、玻璃杯、菜單等菜館里面必不可少的用品,既然是廠家送來的,上面往往都印著酒的名字或者廣告語。老王分析,其實顧客在點酒的時候,往往自己心里也沒有確定的選擇,很多時候都是看到這些小擺設就順勢決定今天喝哪種酒,時間久了,老王索性自己把幾種賣得較好的酒的包裝盒做成了紙巾盒,擺放在每個桌子上,促銷效果也挺明顯。現在每次送貨員來送貨或者遇到業務員回訪,老王總不忘問問有沒有新上的小擺設。
雖說靠動動腦子能多賣些白酒,但白酒還是賣得不如以前了,老王指著不遠處的一家名煙名酒店說,好多人從那里買酒,可是自己也眼睜睜地沒什么辦法,他希望經銷商送貨的時候能把產品稍加區分,給自己店里上些名煙名酒店里沒有的產品,因為來的客人當中有很多都是多年的老主顧、回頭客,一周總要來店里坐幾次,往往老王推薦給他們什么酒,他們就喝什么酒。老王現在希望的是有一款專門供給餐飲店的酒,這樣他就可以把流失的客戶再搶回來。
啤酒要選“好”的賣
與白酒的不冷不熱相比,啤酒賣得一天比一天多了,但老王苦笑著表示,賣啤酒的利實在太薄了,一件啤酒只賣十幾元錢,還不如賣水掙錢,但既然愛喝啤酒的人越來越多,老王也必須琢磨琢磨自己賣啤酒時該念本什么經。
啤酒的牌子不像白酒那么多,老王店里以前只賣金星這一種啤酒,包括小麥啤和新一代兩種產品,剛上新一代的時候,不少顧客嫌它貴,一天賣不出幾瓶酒。這種情況下,老王自然也不太喜歡這產品,來了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客人就推薦小麥啤,再后來人們慢慢習慣了新一代的口感、味道和品質,也就接受了這一價位,不少年輕人到店里一坐下就喊“老板,兩瓶新一代”,新一代的銷量慢慢趕上了小麥啤。老王覺得,現在啤酒不再是誰便宜誰好賣了,如果能在新一代的價位上多一兩個品種,可能會進一步刺激啤酒的銷量。
恰好那時候另一個啤酒品牌的業務員找到了老王,提出讓老王的店里進自己的酒,老王考慮了一番,覺得這個牌子的酒可以上,但是不能強迫自己只賣這一種酒,正好可以用它來跟新一代組合一下,在3元的價位上給顧客提供多一種的選擇,經過一番磋商,最終老王和對方簽了合同:該品牌先免費提供500元的酒給老王賣,之后進店,與原來的金星共存。
過了一段時間,新啤酒賣得不錯,老王覺得自己挺有眼光,他又給業務員打了電話,問有沒有更高檔點的產品,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老王定了1000元的貨。這段時間天漸漸涼了,要是往年這時候,啤酒的銷量就該開始回落了,但今年銷售情況卻大為可觀,特別是新上的5元一瓶的新產品,短短時間內就培養出了一批穩定的消費者。
說起價格戰、啤酒升級等背景情況,老王不是太明白,但他實實在在感覺到“好”啤酒既有利潤又有銷路,這兩天他正在跟業務員商量,能不能上一個針對中高檔啤酒產品的門頭,老王預測今后“好”啤酒會越來越暢銷,自己的“啤酒經”需要換換腦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