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尤其是快銷品企業,在產品制造初期階段,最讓人頭痛的是產品本身。當企業度過這個時期的時候,經常又被品牌所困擾。
消費者認同感不強,市場拉力不足等等。作為一個弱勢品牌,如何解決來自品牌的困擾?
1.大量投入廣告。弱勢品牌在資金方面也不會多么充足,大量投入廣告的可能性不大,何況,在廣告日益泛濫的今天,廣告的誠信已經陷入了危機。
2.多樣的促銷。很多企業的促銷手段已經是絞盡腦汁了,不僅在促銷方式上,在促銷品的選擇上也下足了工夫。但是,往往是促一促,走一走,不促就不走。
3.低價、降價。價格是最有效的促銷手段,但降價對企業而言就是“放血”。但是,消費市場一旦認可你的低價,就會“成癮”,一旦市場打開,企業幾乎就沒有提價的可能。
于是,廣告不行,促銷不行,降價也不行……弱勢企業何去何從?
市場發展是有規律的,任何想突破這個規律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任何一個品牌從上市到消費,再到習慣性消費都必須經歷展示、認知、購買、認同等階段。企業在經營自己的品牌時,必須腳踏實地地前進。
在展示階段,企業要在有通路保證的前提下盡量擴大自己產品的售點,同時輔助以告之手段,如POP 陳列等,最大化地刺激消費者的觸覺。在促成消費者的首次嘗試后,企業就需要盡可能地獲取消費市場的反饋,為改善產品提供信息。這些環節在具體執行中是復雜多變的,并且是很難具體執行到位的。企業為此也就很可能省略一些環節,直接抄捷徑前進,往往會陷入首尾不能兼顧的地步。所以,企業不要走捷徑。
另外,產品通過經銷商進入市場是最省心省力的途徑,但產品從企業到經銷商,只是完成了單純的貨物轉移,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效益。企業是站在經銷商的后面來做市場,經銷商成了企業“攻山頭”的敢死隊,利益的維系難保廠商關系的平穩。所以,企業不能過分相信經銷商。
弱勢企業是無法做全國市場的,那么做好幾個縣或1-2個地級市還是有可能的。將自己有限的資源聚集到幾個市場上,精耕細作,總比撒豆成兵強得多。
就白酒而言,一個縣級市的縣城中,無非也就幾千個售點,企業只要加派3-5名專業業務人員,按照專業流程拜訪,并輔助以專業考核,把“攻山頭”的任務交由自己來完成,經銷商充當“地方部隊”來打掃戰場,占領陣地,那么企業不僅能充分接觸消費市場,更重要的是在攻擊陣形中變換了角色,避免了經銷商“店大欺主”的尷尬。
生產的目的是盈利,盈利的手段靠營銷,營銷的過程就是滿足市場的需求。企業與消費市場的聯系不能單純依靠通路連接。依靠通路作戰,必須建立在滿足通路利益基礎上,與消費市場就隔了一扇門,信息傳遞上難免失真。這就需要企業強化一點——執行力。
1.員工永遠不做“希望”的,只做企業“考核”的。打造企業執行力不能從員工的“自覺”入手,單純的強調個人修養與素質可能會起到一些作用,但卻不是根本作用。企業必須有自己成熟的培訓考核機制,在告訴員工怎么做的同時,用“考核”這個標桿衡量他們的行動,不斷指導,不斷修正使他們的工作向自己的目標靠攏。
2.沒有一只過硬的“鐵軍”隊伍做保障,即使有再強大的品牌支持,也只能是“嘴硬腳軟”。企業在構建自己的營銷系統時,必須從細節入手,把自己的銷售隊伍打造成“流水線”,讓每個營銷人員都成為流水線的一個環節,明確職責,細化指標。
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新人在創造執行方面有先天的優勢。對于一個企業,基層營銷人員必須保持流動,只進不出,或只出不進都不是好事情。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足夠的培訓力量和硬件保障,如:崗位標準、拜訪記錄、客戶資料等,不能因為人員的自然流失而手足無措。
大品牌是每個企業都向往的事情,當一個企業把營銷執行力打造成功的時候,其實,自己離大品牌也就不遠了。如同足球比賽,品牌是“得勢”,執行力就是“得分”,僅僅得勢不得分的比賽是最尷尬的比賽。因為,只有得分才能贏得比賽。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尹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