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中國葡萄酒市場,幾大“巨頭品牌”強勢明顯,中、小葡萄酒品牌舉步維堅,消費者也喝得糊里糊涂。新品牌、新企業(yè)的入市和發(fā)展,也就越發(fā)顯得困難。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國內有些中、小酒企為了生存、為了利潤,已經(jīng)不把目光重點放在產品質量和品牌文化上了;我們在市場上更多看到的是拼命降價、拼命模仿、拼命造假、拼命玩概念。當然,不僅是這些中、小葡萄酒廠家,還包括一些葡萄酒“行業(yè)巨頭”在前面“領跑”;市場上就出現(xiàn)了消費者越來越糊涂的事情,“洋”文化、“洋”概念成為中國葡萄酒的包裝,中、洋結合甚至于“三精與水”的完美結合成為中國葡萄酒的“特色”內涵。
我們暫且不提中國古代漢、唐兩朝葡萄酒的千年歷史,就算現(xiàn)代的“張裕”葡萄酒也有過百年的釀造歷史。我國葡萄酒并非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我們的任何一種營銷理論都沒有忽視市場需求,那市場以及消費者,他們需求是什么,是“洋”文化還是“洋”概念?在筆者看來,市場以及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酒——高品質有獨特文化內涵的葡萄酒,而不是空虛的一個概念。所以,我們的葡萄酒應該用中國本土文化釀“中國的葡萄酒”,充分體現(xiàn)我們自身的品牌文化和產品特色。新國標2008年將全面正式開始執(zhí)行,中國葡萄酒市場將逐步走入正軌,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和消費也將日趨理性。我們有必要,也應該提倡:市場上出現(xiàn)更多的有中國特色、有中華文化內涵的葡萄酒個性品牌。
如一例證:山東齊魯酒業(yè),自05年上市以來,以其獨特的儒家文化內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認可。尤其以“中華古文化作為品牌淵源和品牌文化內涵”在中國葡萄酒行業(yè)實屬少見。2007年,齊魯酒業(yè)逐步進入了江浙地區(qū),并先后在江蘇、浙江建立了自己的營銷機構。較短的時間內“齊魯莊園”品牌葡萄酒在市場上品牌眾多、競爭相當激烈的江浙地區(qū),得到了許多酒類經(jīng)銷商、終端渠道和消費者的認可。
最難得的是:消費者和銷售者認可其產品的主要原因,不是因其價格低、利潤高、銷售政策好;而是先認可了她的口感、她的品質和品牌,再逐漸形成了購買、銷售的偏好。歸其原因,筆者認為“齊魯莊園”葡萄酒在江浙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其具有的獨特齊魯文化背景,針對性強的產品品質和口感等極其簡單的“優(yōu)勢”。
能夠堅持品質、堅持品牌文化、堅持造消費者的葡萄酒,有自己鮮明的品牌文化,其實是在法國和其他葡萄酒發(fā)達國家各中、小葡萄酒品牌,樹立百年而依然各具魅力的基本因素;可在現(xiàn)在的中國葡萄酒行業(yè),卻顯得難得的珍貴。
我們中、小葡萄酒企業(yè)本身可利用的資源有限,如果再失去自己的品牌個性、失去了有別于其他品牌的“文化特征”,我們拿什么讓消費者認可、讓市場認可,我們又算的上什么品牌。如果我們只考慮眼前的利潤,不考慮市場、不考慮消費者;拿我們自己都不太明白的概念玩弄消費者,在模仿上盡所有之能事,拿廉價的“糖水”和低附加值的無差別產品砸向市場,盲目地低價裸價、盲目地模仿造假、盲目地廣撒網(wǎng)、盲目地無差別競爭,筆者很難想象,這樣的企業(yè)以及品牌可以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