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步步臨近,在葡萄酒市場消費旺季又會掀起一個銷售高潮。終端銷售促進作為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提升銷售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也被中國葡萄酒企業充分應用到了淡旺季的銷售環節當中。在短期銷售量提高的過程中,銷售促進是否對品牌的長期發展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也是葡萄酒生產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
在許多的消費品市場,廣告與銷售促進的比例大致為60%-70%。由于競爭品牌數量的增加,產品同質化的加深,促銷還為廣大高管層和產品/品牌經理所接受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刺激,針對最終用戶(消費者)的促銷工具包括免費品嘗、抽獎、禮品贈送、買二贈一、堆頭展示、POP陳列和捆綁銷售等等一系列的促銷手段無非是要吸引忠實消費者、新試用者、偶然性消費者和品牌轉換者的新品試用或者重復購買。
有一種說法認為,促銷設計是用來打破品牌忠誠度的,而廣告是用來建立忠誠度的。所以,在“推”和“拉”的兩種策略中,促銷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推”,即鼓勵新產品或者推動現有產品的銷售。促銷手段的作用主要會體現在產品的價格折扣上,促銷可以在短期之內提升企業產品的銷售量,而這樣就增加了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淡化了品牌質量概念和更加偏重了短期行為。在此過程中,促銷手段的頻繁應用會阻礙長期的品牌形象樹立和消費者忠誠培育。
因此,我們有必要來考慮銷售促進與企業品牌建設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的建立和形成,而這一原則往往是在企業的促銷行為中往往被忽略的。導入“消費者關系建立理論”(Consumer Franchise Building-CFB)原則,將為這一課題提供有力的思考工具。CFB簡單理解,可以解釋為通過促銷活動能夠為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形象增加附加值。促銷手段應用要與企業品牌、品牌形象以及品牌資產緊密聯系。在CFB原則的指引下,在不斷的促銷浪潮中,結合特有的終端優勢而且關注企業更長遠的發展,企業會逐漸的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和增加消費者忠誠。
要保持CFB原則在促銷活動當中的應用,企業決策者和執行者就要在促銷決策中充分考慮到整個促銷活動對于長期品牌建設的貢獻。其中包括分析行業發展階段、品牌現狀與企業資源,結合廣告和公共關系等其他企業宣傳手段,排除促銷噪音/促銷喧囂,整合促銷目標設定、促銷工具選擇、促銷方案制定以及促銷結果評估各個環節,使他們與企業品牌建立與培養策略形成良性互動。
雖然目前葡萄酒市場上已經形成了部分品牌忠誠,但是在越來越精明的消費者面前,葡萄酒產品的選擇還是會出現不少的利益驅動,也就會出現不小比例的品牌轉換率,促銷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還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葡萄酒企業能夠在這一過程中,保持相當的理性,遵循CFB原則指導,將會使自己在紛繁復雜的促銷活動中鋪就長期的品牌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