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外腦,我建議要“三要”,即要結果、要資源、要工具。
要結果,不管外腦奪得過多少榮譽,不管他標榜自己曾為多少你聽說過或沒聽過的企業提供過咨詢服務,最終企業在決定聘請與否的關鍵指標應該是:你為哪些企業提供過服務?提供的是什么服務?服務后取得的結果是什么?
要工具,咨詢公司的作用是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而企業不知道怎么做。這個“怎么做”,就是一種工具。如果外腦只有理論基礎,而沒有工具,則說明該咨詢公司只能給你做“培訓”,而不能幫你把“病”看好,因為他沒有診斷和治療工具。沒有工具,企業在聘請后依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外腦走后什么也不會給你留下,對企業而言,這樣的咨詢成本也比較大,因為下次生病時你還要請他。
要資源,一家咨詢公司除了具有基本的理論及實踐“產品”外,還應該具有有分量的資源。這里所指的資源是行業相關客戶資源、媒體資源、專家資源、政府資源等等。例如,企業在科技部、發改委等行業主管部門申報項目時,如果是單純的撰寫項目申報書,這很多人可以做。但如果聘請有政府資源的外腦來做,則項目立項的可能就要大一些,因為他們更容易對接立項標準,了解項目報告撰寫重點等。同理,企業在進行危機公關時聘請外腦,則不僅僅是需要對方幫助撰寫一些公關軟文,更主要是能夠第一時間在各大媒體發布,這就需要咨詢公司具有廣泛的媒體資源。如果咨詢公司只知道該怎么做,卻沒有資源把事情做成,這樣的外腦不請也罷。
選擇了外腦之后,企業在簽約時還要注意有三個“不要”。一是不要工業化產品,有的咨詢公司批量化生產“產品”,也就是一個方案走天下。企業在聘請外腦時,應先簽訂診斷協議,約定診斷時長、駐廠時限、診斷工作進度安排表、診斷工作績效考核標準等。二是不要方案要執行,一個負責任的咨詢公司,不僅會在診斷的基礎上給出解決實施方案,還會幫助企業進行方案執行,外腦幫助落實方案的過程,也是對企業內部相關人員的培訓過程。三是不要軟指標,咨詢是腦力活,大腦浪費了多少腦細胞也許不能統計出來,但咨詢工作的任務指標卻一定要數字化。千萬不要以“大幅度提升品牌市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場影響率”、“大幅度提高員工積極性”為考核標準,因為這樣做過之后,企業根本沒有辦法統計收益,而且對于外腦而言沒有數字壓力。為進一步強化數字壓力以及咨詢公司幫助企業執行方案,咨詢費可根據指標完成百分比來結算。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尹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