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在造假窩點現場清點假酒標簽數量。
執法人員正在清點查獲的假酒。
春節前夕,江蘇南通市質監、公安部門聯手,將一個隱藏極深的制造、銷售假名酒的團伙一網打盡,大批假冒名酒被查扣。這是該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結束后,在確保食品安全方面的又一重大成果。
線 索
2007年11月初,一個舉報電話打進南通質監12365。舉報人實名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反映在南通港閘區唐閘街道長岸村靠近火車站一帶,有人租賃民房灌裝假酒。然而,假酒量有多大,流向哪里,舉報人卻一無所知。
對于這條看似簡單的線索,南通市質監局高度重視。因為就在2007年4月,在離舉報地點不遠的村組,一個特大灌裝制作假酒團伙被端掉,當場抓獲3名造假嫌疑人,并由此深挖摸查,先后查獲制假窩點6個,查扣假酒成品共400多箱,整整裝了8卡車,案值金額數十萬元,但來自浙江臺州的該造假團伙主使人卻狡猾逃脫??磥?,這只狐貍又開始露出尾巴了。
為此,南通質監局迅速派出精干力量,秘密進入被舉報地點。很快,得出初步判定:這是一個來自浙江的生產、銷售假酒團伙。
南通市質監局稽查支隊立即與該市公安治安支隊聯絡,會商作戰方案。南通市質監局局長王慶煊明確指出,要借鑒以往打假工作的成功經驗,對造假窩點的打擊不能只滿足于找到其生產點,還要“破網”,力爭將生產到銷售的造假網絡全面摧毀。
質監、公安兩家執法部門會商后,決定采取蹲守和跟蹤的辦法,摸清對方底牌,務求一網打盡。而不能像以往查處類似案件那樣,出動快,查處快,收獲小,容易導致造假回潮。
密 查
11月15日,質監、公安兩部門抽出精干人員組成專案組并進入實戰狀態。
11月16日傍晚,一場異常艱苦的蹲守、跟蹤悄然展開。由于舉報線索不是十分詳細,辦案人員只知道一個大體位置。他們分成兩個組,一個組在舉報人所述地點蹲守觀察,另一組則直撲位于市區高店路口的南通食品城,觀察送酒的可疑車輛。
辦案人員分析,由于食品城里經營酒類的門店較多,銷售的一般都是低檔酒,其運送特點一般是用大卡車公開送貨,但如果開的是小面的、小貨車且為本地牌照,行蹤詭秘的,造假嫌疑就特別大。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造假窩點和作案車輛開始陸續進入辦案人員的視線。他們發現,長岸路靠近長華路附近有座橋,造假點可能藏匿在橋邊的民居中,而兩輛嫌疑車輛也同時被鎖定,分別是車牌號蘇F3W716、蘇F3S650的微型面包車。辦案人員隨即由車找人,發現前者車主是來自浙江臺州市淑江區的周某,后者車主是浙江臺州寧海人蔣某。
逐漸明朗的線索,證實了辦案人員當初的判斷:這批造假分子確系團伙糾集,且造假量較大。同時還查明,周某在10年前因制造假酒,被質監部門處罰過??磥?,是條“大魚”。
為了徹底摸清整個制售假酒網絡,又不打草驚蛇,專案組決定繼續跟蹤送貨嫌疑車。
一天又一天的跟蹤調查,一點一點地發現了對手的狡詐。辦案人員發現,造假者布局的生產地點十分隱蔽,他們把灌裝假酒的車間設在偏僻的民房內,從外面看,沒有任何生產加工的痕跡和動靜。而根據質監人員以往的打假經驗,制造假酒的窩點外面,一般堆放有大量酒瓶、包裝物等,但該窩點卻沒有。
更為狡猾的是,造假者的車輛進出加工地點,都是沿著農村機耕地單向行駛,辦案人員的車輛駛不進去,而且在原點等不到車輛返回。同時,他們選擇的運送時間都在黃昏以后,裝卸貨物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房屋內不開燈。
調查人員發現,造假分子還具備一定的反偵查能力。他們運送假酒,都不直接送到卸貨地點,而是多向繞行。有時,明明只需10分鐘的車程,起碼得繞行半個小時以上。有時還用突然停車抽煙、突然調頭反向行駛等辦法,試探、觀察后面有無跟蹤車輛。為此,辦案人員先后調用了10輛車,換車不換人輪番上陣。正是在大量艱辛地跟蹤和蹲守中,這批造假團伙的生產點、銷售網絡、活動規律等基本情況被全線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