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重溫巴拿馬,再創中國夢——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10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開啟,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0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刻,中國酒業國際化進程邁出了實質性的重要一步。
當年,汾酒、寶豐、衡水老白干、蘭陵美酒等作為中國民族產業的優秀代表,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赴美國參展,展現了中華力量,振奮了國人精神,贏得了世界贊譽。那也是中國白酒現代化發展、國際化發展的最初起點。經過一百年的風雨歷程,中國白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成就,無論品質、品牌、文化都具有世界領先的水平,而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崛起,中國白酒再次站在了國際化發展的十字路口上。如果說當年的白酒走出國門,是為了認識這個世界,那我們今天的國際化發展,則是為了證明自己,壯大自己,并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軟實力,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
這正是“酒業世紀之行”的意義所在。
“故人”相會,
民族品牌的百年輝煌之約
“重溫巴拿馬, 再創中國夢——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10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邀集了山西汾酒集團、河南寶豐酒業有限公司、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華泰綢莊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參與。
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但卻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親身參與者。不僅如此,他們還是當年參展者的優勝代表,山西(官廳)高粱汾酒獲得了象征最高榮譽的甲等大獎章,同樣獲得甲等大獎章的,還有衡水老白干前身“直隸官廳選送的高粱酒”、河南寶豐前身“河南官廳選送的高粱酒”,山東蘭陵美酒獲得金質獎章,杭州華泰綢莊獲金質獎章……
這些企業的聚會,再現了民族品牌的百年輝煌歷程。
1915年,美國政府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會期歷時九個半月,共吸引了31個國家參展,參觀總人數超過一千八百萬人。
巴拿馬博覽會也是一段難以磨滅的中國記憶。
在接到美國政府邀請之后,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很快成立了,在陳琪等愛國人士的奔走組織下,各省相應成立籌備巴拿馬賽會出口協會,制定章程,征集展品。展品大致分為教育、工礦、農業、食品、工藝美術、園藝等,征集范圍從工礦企業、學校、機關直到普通農民。
到1914年冬,所有參賽品的甄別、分類、編號、打包等工作均已完成,共有19個省征集參賽品十余萬件。
中國代表團在美國一經亮相便備受矚目,其送展的酒類、茶葉、絲綢等展品,質量優良、工藝精湛,在展會上引起轟動。
酒類產品中,山西(官廳)選送的高粱汾酒、直隸(官廳)選送的高粱酒、河南(官廳)選送的高粱酒、廣東(官廳)選送的果酒和山東張裕釀酒公司的各種酒獲得了象征最高榮譽的甲等大獎章,蘭陵美酒等獲得金牌獎章。所有中國展品共獲得各級獎章1218枚,為參賽各國之首。
這段歷史被普遍視為“中國制造”第一次走向世界,也是中國品牌的國際化元年。在現代世界面前,古老中國首次揭開了自己的神秘面紗,它的魅力令世界為之傾倒。
這次博覽會也打開了“中國制造”的世界視野,極大刺激和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進程。
而作為巴拿馬博覽會的獲獎企業,標志著其技術工藝和質量水平,當時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之后更傳承輝煌,發展壯大,為民族品牌樹立了優秀的標桿。
如汾酒憑借其優異品質和深厚底蘊,在先后五屆全國評酒會上均獲得全國名酒稱號,更不斷提高汾酒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在“中國酒魂”的文化主張下,實現了“汾老大”的王者歸來;
寶豐酒業于1948年正式建廠,于巴拿馬獲獎的河南高粱酒由此獲得“寶豐”品牌,并于1989年獲得全國名酒稱號,深受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中原文化的一張璀璨名片;
衡水老白干酒業的前身衡水老白干酒廠建于1946年,由當地政府收購十八家制酒作坊而成,其中就包括于巴拿馬獲獎的直隸高粱酒作坊,衡水老白干如今已成為河北省白酒骨干企業,其獨特的老白干香型位列中國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更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被聯合國相關機構授予“千年金獎”殊榮;
山東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常年扮演著魯酒骨干力量和領軍品牌的角色,公司已建立健全了單糧型白酒、五糧型白酒、醬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蘭陵美酒和露酒六種釀造工藝為主體的技術體系,這是白酒行業中獨一無二的,使蘭陵美酒充分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口感需求,真正做到了品質“以人為本”;
杭州華泰綢莊是來自其他傳統行業的優秀代表,這家企業堪稱民族傳統行業的創新典范,其“寶石蝶”品牌絲綢在天貓平臺上連續多年占據銷售前茅,真正做到了民族傳統與時代潮流的交匯融合。
走過世紀歲月,當年亮相巴拿馬的中國民族品牌,發展形勢殊途,其中有的已經日漸勢微甚至從市場舞臺上消失。
而在本次活動中亮相的這些企業代表,卻共同實現了百年輝煌的“世紀之約”,他們將當年為國爭光的“金牌精神”,轉化為傳承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現代化的市場競爭中依然充滿活力、占得鰲頭。他們的百年輝煌歷程,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崛起的縮影。
提起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業內人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
說熟悉是因為當年中國包括酒水在內的上千種產品都獲獎,這次展會是中國產品第一次大規模接受世界標準的檢驗,展會對后來中國民族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時至今日都是不少獲獎企業的金字招牌。說陌生是因為業內對于展會召開的時間、地點、獲獎名錄、獲獎等級等說法不一,有的拔高榮譽,有的篡改歷史,有的不了解歷史,各種亂象頻出。
從歷史考證的角度來講,還原當年的歷史非常困難,既缺少當年的見證者,又缺少相關權威歷史文獻的記載。面對挑戰,一個人站了出來,用十年的時間遍訪企業、查閱文獻,終于為世人揭開了那段塵封的歷史。
這個人就是今天的著名酒歷史專家劉景源。
揭開“1915年”塵封的歷史
1956年,劉景源結束學業后參加工作,被分配到當時的北京市前門區酒類專賣事業公司從事業務員。1959年調到北京市酒類專賣事業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市糖業煙酒公司工作,從事酒類產品的生產調度、收購和銷售業務。
到1978年,“筆桿子好”的劉景源因單位需要參與到酒類商品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編纂的工作。
“當時,我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酒企的相關介紹資料。”劉景源告訴《華夏酒報》記者,我發現廠家提供的資料多且雜。尤其是對“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等重要歷史事件的表述非常混亂。
受當時時代條件所限,劉景源并未接觸到關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權威資料,以至于其參與編輯出版的《中國酒》、《中國名食集萃》、《中國名食百科》、《中國商品大辭典·煙酒分冊》等書籍對“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介紹也前后不一。
“從當時酒企只言片語的介紹中,我注意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劉景源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此在后來的工作中更加重視對相關史料的收集。
轉眼間到了1978年,劉景源受邀去某酒廠參觀,廠里的員工向他介紹說:“我們的酒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得過獎。”該員工原以為會得到劉景源的贊揚,沒想到劉景源提出了一個不能拿完成的任務:“能不能拿來相關資料讓我看看?”結果,該員工坦言獲獎是聽說的。
在劉景源去其他酒廠參觀時同樣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通過對全國各地酒企的了解,劉景源發現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幾乎是一段塵封的歷史,以至于半個多世紀后出現了種種亂象。
“怎么辦,就一個字——查。”劉景源感慨地說,為了解開這個心中的疑惑,呈現當年的歷史原貌,我決定在工作之余一點一滴地查閱資料,試圖拼湊出當前的那段“謎一樣”的歷史。
一開始,劉景源每逢節假日就起大早去北京圖書館查閱資料。后來發現時間根本不夠,于是他每天下班后就直奔圖書館,一直看到晚上9點閉館。再后來,劉景源在負責編撰書籍的時候干脆天天扎到圖書館中。
“說實話,當時沒有網絡,只能是靠最笨的方法去看書找。”劉景源說,只要發現有關的資料,就抄錄下來。
在北京圖書館和檔案館,劉景源先后查閱到《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展覽會簡明章程》、《巴拿馬賽會審查章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要覽》、《巴拿馬賽會展品紀念冊》、《巴拿馬博覽會農業調查報告》、《巴拿馬博覽會直隸觀會叢編》、《江蘇省辦理巴拿馬賽會報告書》、《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實錄》、《貴州經濟》、《山西造產年鑒》等文獻資料。加上查閱的各地地方志文獻,十年時間,他總共抄錄了20多萬字的資料。
期間,劉景源還多次到各地酒廠實地采訪,不過因歲月變遷,酒廠大多沒有原始資料,只有老輩人們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圖片等確鑿的史料證據。
10載求索
還原歷史本來面貌
令劉景源印象深刻的是獲得當年赴美賽會監督兼任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局長陳琪所著文獻《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紀實》的經歷。
“1987年秋,山東‘蘭陵美酒廠’到京商談舉辦展銷會事宜。我正好負責接待工作。我就發現在酒廠介紹的產品資料中,附有《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紀實》的部分影印件。”劉景源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幾經周折,終于通過有關單位的協助借到了原版書。此書封面為鄭孝胥于丙辰冬日(1916年)題寫的書名,系1917年2月出版。書中通過“籌備時期”、“赴賽時期”、“結束時期”三個方面、較系統詳細地、真是地記錄了參賽全過程。
經推敲,劉景源確認該書是我國參加“巴拿馬賽會”最珍貴、最全面、最權威的歷史文獻。據了解,這份彌足珍貴的史料如今國內存世有兩本,一本在上海(市檔案級),一本在北京(首都圖書館)。
陳琪的這本書,再加上先前積累的20多萬字資料,劉景源得以較為完整的勾勒出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歷史原貌。
對于最終的考證結果,劉景源拿出了1988年出版的第9期至第12期《中國食品》雜志。
“我寫了一篇《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實況重述》的稿子,連載四期。”劉景源表示,這篇一萬多字的文章回答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由來,舉辦時間、地點、規模,以及中國參會的過程、獲獎情況。
“1912年初,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的開通,美國國會定于1915年2月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舉辦‘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太平洋萬國博覽會’。” 劉景源介紹說,當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塔夫脫向中國發來邀請書,此后美國又特派專員來華“勸導中國官商赴賽”。
王勇則先生現在的身份是天津市河北區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同時,他也是一位中國近代史研究學者,在天津地方史、清末民初中國機制幣鑄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國參展史等課題上有專門研究,先后發表文史類文章百篇、學術期刊10篇、專著、合著、參著、參編文史資料和地方史話20余種,是津門文史屆的一員干將。
尤其是對于中國參展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這段歷史,他有專著《圖說1915巴拿馬賽會——光耀世博史的中國篇章》,該書2010年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內容涵蓋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詳細史料(披露部分原始檔案)、珍貴照片(500多幅),對至今仍莫衷一是的一些歷史懸疑進行了考證和探討,成為研究1915中國參展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重要典籍。
近日,《華夏酒報》記者奔赴天津就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國參展獲獎真相,對王勇則進行了專訪,聽他暢談、遙想1915年那個氣勢恢宏的歷史空間。
巴拿馬賽會獲獎
是莫大榮光
《華夏酒報》:您研究1915年巴拿馬賽會中國參展史多年,請問當時是什么樣的機緣,使您去研究它?
王勇則:中國參加的每屆世博會都值得深入探究,通過回味,總結得失,以為鏡鑒,不無裨益。
相對來說,最值得說道的是,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賽會,很有嚼頭,也很有味道。尤其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是中國此次與賽的經驗和教訓,至今可借鑒。
我對巴拿馬賽會史料的關注,始于20世紀末對天津百年老街中山路歷史的較系統調查,偶然發現一張直隸省巴拿馬賽會事務局的標注地圖,由此延展開來,史料、檔案不斷涌入眼簾。覺得這是一座富礦,值得我深挖一番,尤其這幾年,這快成了我的一塊心病,可謂“身陷其中”。后經半年昏天黑地的梳理,才使我有了涉足巴拿馬賽會歷史脈絡、折回那個歷史空間徜徉流連的機緣。
《華夏酒報》:請您談一談中國參加這場賽會與參展其他世博賽會的不同?
王勇則:回眸中國參加世博會的歷史,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是一個關鍵節點,堪稱重要里程碑。美國作為賽會主辦國,極盡展現綜合國力,理念超前,設施先進,布展新穎,場面神奇,頗具開創性;中國高調參展,規模空前,賽品豐富、成果巨大,影響深遠,頗具典型性。
中國參賽過程復雜曲折、錯綜雜糅、矛盾交織、困難重重,更具故事性。
自1851年倫敦舉辦世博會以來,中國以政府組團名義有組織地參加世博會,以此次規模最大,赴賽展品達10萬件之多,盛況空前,刷新了歷屆與賽的多項第一。部分賽品特色突出,不遜于其他參賽國的同類賽品。光臨巴拿馬賽會中國九大展館展區的參觀者逾200萬人次,大約1200種賽品獲獎,可謂既有參賽之名,又有與賽之益。
《華夏酒報》:您當時為什么要研究中國參賽1915年巴拿馬賽會史?綿延一百年以來,對于國人來說,它還有什么樣的影響?
王勇則:盡管時光流逝已100年之久,但國內不少老字號仍以“榮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為殊榮,并曾長期印制在商品商標或標簽上。或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或印“巴拿馬國際展覽會”、或印“國際巴拿馬博覽會”、或印“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不一而足,但都不影響其宣傳效果。人們也心領神會,從不計較。這難道不是巴拿馬賽會深入人心、影響彌深、歷久不衰的表征么?
國人對巴拿馬賽會并不陌生,甚至還有些親切感、認同感。把在巴拿馬賽會上獲獎視為莫大榮光,成為民初以來中國的一個獨特的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綿延至今。
中國人對巴拿馬賽會的眷戀,確實值得研究。中國參加巴拿馬賽會的一處處生動的歷史細節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巴拿馬賽會后,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中國特產有很多,還衍生出很多名酒。巴拿馬賽會的無限魅力和張力,由此可見一斑。
《華夏酒報》:我們現在在紀念百年之前中國參加巴拿馬賽會的歷史,在您看來這有什么意義?
王勇則:或許,大家可以再深情回溯中國參加歷屆世博會的歷史,通過汲取經驗、增添力量,通過暢想未來,增強勇氣。哪怕是舉辦一個小小的民間活動,也一定會告慰當年所有以世博會為載體、為中華振興做出不懈努力的先賢了。
人散曲不終,
巴拿馬賽會余韻不斷
《華夏酒報》:中國參加1915年巴拿馬賽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王勇則:這是民國初期中國的一件大事,影響是廣泛而持續的,也是深遠和無形的。在多方面受益。
首先看到了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發現了不足,找到了差距,也拓展了貿易,促進了開放,尤其是既開民智,也開官智。讓國人增長了見識,凝聚了人心,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增強了發展的信心,中國也萌生了有朝一日在中國辦世博會的想法。
一、看到了教育與交通的重要性,把教育和交通看成是世界文明進化和立國根基的“第一要招”。“子弟無教,雖有人民,無從運用;轉輪不靈,雖有產業,不能發展”。盡管中國交通“尚不能獨立”,但中國賽品頗有可觀,這讓國人看到了中國交通的希望。
二、看到了文化與產業的進步。這次參賽,中國與文化相關美術、文藝等賽品和與產業相關的礦物、農業、食品等賽品可稱豐滿。其中,西人大呼從未得見,確有不少,這種局面遠出國人意料之外,由此頓增信心。
三、看到了中美貿易的發展良機。“歐戰以來,工商停滯,百物昂貴”。中國實業家由是興奮,“中美兩國人民情感日進,直接貿易可謀平等利益”。
四、看到了銀行業和船舶業的發展契機。
五、看到了關稅和厘金的關系。
六、看到了不合理的度量衡與幣值對通商的阻礙。
巴拿馬賽會為中美商貿打開了新局面,大勢所趨,勢不可擋。一時間,美國商界來華“淘金”成了時尚。中美商貿大門洞開,原來不為人知的中國特產也備受西人賞識,從此大放異彩。
另外,巴拿馬賽會對促進中國博覽會事業和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都是增稠器。1915年10月,農商部借勢造勢,在北京舉辦了一次大型國貨展覽會,觀者20萬人次。
巴拿馬賽會呈現了多贏的局面。賽會閉幕后,美國人共盈利240萬美元,這對國人也是個刺激,原來辦世博會也是有利可圖的,此后,在國內掀起了舉辦國貨展覽會的高潮。
這也是一個在夾縫中求發展的良機。中國利用歐洲列強深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無暇東顧之際,趁機推動了中國工商業的發展。巴拿馬賽會余韻不斷,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美商界在交流時,仍對巴拿馬念念不忘。
2014年11月3日,河南拍賣行有限公司受有關單位委托,公開拍賣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章一枚,最終寶豐酒業以185萬元人民幣競買成功。
至此,寶豐酒(參展名為河南官廳高粱酒)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章回歸。
時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00周年來臨之際,這樣的獎章榮譽的歸屬,自然分外受到業界矚目。
面對外界的猜測和質疑,寶豐酒業以自身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傳承軌跡,說明了大獎歸屬的當之無愧。
中原清香之祖
在寶豐人看來,寶豐酒是中原地區清香之祖,這種歷史傳承就決定了當初官廳保送的美酒非寶豐酒莫屬。
“寶豐釀酒歷史4000余年一直未斷,是中原地區最早的清香型白酒發源地。”寶豐酒業總工程師盧振營這樣表示。
寶豐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追溯寶豐的釀酒起源,有歷史根據的是儀狄造酒。
儀狄,是中國的造酒鼻祖。在史籍中,有多處儀狄造酒的記載。
《戰國策·魏策》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酒經》載:儀狄作酒醪。因此,是夏禹時期的儀狄釀造了酒,距今有4100多年的歷史。《呂氏春秋》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于汝海之南,應邑之野。古時汝河流經汝州的一段稱之為汝海,汝海之南就是汝河之南,寶豐在汝河的南岸。寶豐商周時為應國屬地,古應國遺址現在寶豐縣城東南十公里處, 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古應國遺址上先后發掘墓葬100余個,出土文物萬余件,其中酒具酒器就有3000多件。
從質地上分有:銅、石、陶、玉、骨、瑪瑙、綠松石等;從用途上分有:杯、盅、壺等。其中最珍貴的是一組是:“提梁卣”、“蟠龍紋香”、“耳環”、“銅方 壺”、“應伯壺”和“銅爵”等。
從爵內的大篆銘文上可以看出,寶豐酒業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
綜上所述,“汝河之南,應邑之野”就是現在的寶豐地區。
到隋唐時,寶豐酒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歷史上就有“唐興宋盛”的說法。大唐王朝還把寶豐酒定為貢酒,通過當時的東都洛陽送到長安。
北宋時,汝州有十酒務,僅寶豐就有商酒務、封家莊、父城、曹村、守稠桑、宋村等七酒務。
酒務是宋朝官方專門經營酒的地方,年收稅萬貫以上。當時寶豐“萬家立灶,千村飄香”、“煙囪如林,酒旗似蓑”。
寶豐酒業繁榮昌盛驚動朝廷,宋神宗欽派大理學家程顥監酒寶豐。治所雙酒務,并廣傳寶豐酒法受益于天下,雙酒務在寶豐縣城西北二十五里的地方,現更名為商酒務鎮。
金時,寶豐酒業興盛不衰,資產萬貫以上的作坊100余家,販糧售酒者如流,監酒官有鎮國上將軍、忠校尉、忠顯昭信尉等16人,官高三品。
據《寶豐縣志》記載:金朝正大之年,收酒稅四萬五千貫,居全國各縣之首。
到民國時,寶豐酒的生產和聲譽更盛——《中華民國省區全志》1917年載:河南各處多以高粱釀酒,名曰蒸酒。寶豐產者為多,輸于外省,年百余萬斤。凡售者多以寶豐原酒為名。1912年至1922年十年間,寶豐縣雖然匪患頻仍,災害連連,釀酒業漸趨衰落,但仍然有60余家酒坊在經營中,年產曲酒60余萬公斤。在這一時期,由于寶豐酒品質上乘,口碑極佳,因而輸入省城的寶豐酒數量激增,銷售看好。
1947年11月,寶豐解放。駐寶某部隊排長陳宏達和縣城倉巷街的教師傅惠中,在倉巷街逃亡地主宋乃修私人酒館的基礎上,籌辦建立了“第五軍分區酒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釀酒工業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縣人民政府再次恢復歷史名酒寶豐酒的生產,起名為地方國營寶豐縣裕昌源酒廠,成為河南省建廠最早的白酒廠家。
在民間釀酒作坊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寶豐酒廠,秉承千年釀酒工藝,不斷進行技術改革與創新,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造就了寶豐酒清香典范的卓越品質。
載譽巴拿馬
傳承千年的釀酒技藝與釀酒歷史,在中國近現代第一次大規模商業交流中獲得了綻放光芒的機會,1915年載譽巴拿馬,成為寶豐日后名揚天下的一個契機。
1915年2月,美國政府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在舊金山市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該次博覽會參展國31個,20萬家展品生產廠和送樣單位參加,參觀者逾1900萬人,是20世紀世界最著名的國際博覽會之一,其規模盛況前所未有。
酒在博覽會上屬一大品類,中國酒類展區名酒飄香,佳釀云集,中國悠久的釀酒工藝在此次博覽會上被世界宣揚和肯定。
據史料記載,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的獎項共設六等,最高獎——大獎章我國獲64枚,其中酒類5枚,中國政府選送的河南寶豐高粱酒以其“清香純正、甘潤爽口、回味悠長”的個性化特征在眾多國際名酒中脫穎而出,榮摘一枚大獎章,成為中國白酒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張名片,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的中國白酒贏得了世界榮譽。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等第分為:(甲)大獎章、(乙)名譽獎章、(丁)金牌獎章、(戊)銀牌獎章、(己)銅牌獎章、(丙)獎詞(無牌)共6項。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全稱是“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
當時主要是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被開鑿通航而舉辦的一次盛大的慶典活動。應邀參加博覽會的共有41個國家,其中包括中國。
中國作為國際博覽會的初次參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臺上拋頭露面,格外引人注目。
博覽會從1915年2月20日開展,到12月4日閉幕,展期長達9個半月,總參觀人數超過18,000,000人,開創了世界歷史上博覽會歷時最長、參加人數最多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