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一詞在過去幾年差點“被玩壞了”。
互聯網眾籌,通常是指項目發起者利用互聯網的社交網絡傳播特性,集中多種小額公眾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獎勵類和股權類眾籌平臺總數已達116家,一年新增平臺78家。其中股權類眾籌平臺增勢迅猛,由2014年1月份的5家增至年底的27家。
相比于其他渠道,眾籌方式具有鮮明的特點,項目必須在預定時間段內達到或超過目標金額,項目發起人在籌資項目完成后為支持者提供事先承諾的回報,回報方式為實物或服務。
相比于國外眾籌項目發起人比較重視過程和享受經歷,國內的眾籌項目則簡單直接很多,甚至更加看重短期的利益回報和產品使用。項目參與者們更加關注的是產品物流的速度,付費之后所能得到的報酬。
而這些符合中國國情的特征似乎也為部分產品提供了更好的變賣渠道和利益空間,比如房地產項目、金融項目,還有我們要重點討論的酒類產品項目。
在酒行業,眾籌的興起也僅僅是從去年開始的,而其中較為成熟的則有濟南閣老貢酒業與社群品牌理想國共同推出的“靠上酒”和中糧紹興黃酒參與的首個個人眾籌項目“巨剛眾酒”。
據了解,“靠上酒”累計銷量達5萬瓶,正處在第二期眾籌中。對于第二期眾籌情況,“靠上酒”聯合創始人、閣老貢酒業總經理胡錫虎表示十分滿意:“靠上酒的第二期眾籌比較理想,目前已經完成眾籌目標3萬瓶。”
無疑,更多的以中小企業開啟的這種靈活性的眾籌模式正在培養一種新的商業思維,因為酒企面對的市場再也不是由廠商思維主導,而是由消費者主導,眾籌無疑將助推酒企聚焦,并吸引不同的消費群體。
對于今后酒行業眾籌模式的發展,或許會有以下變化。
第一,眾籌項目開始兼顧線上線下的融合,繞過經銷商渠道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強調產品的線下體驗和文化傳播。
盡管眾籌很熱,但對酒行業來說,還沒有到熱的程度,大家也都是抱著試一試、玩一玩的心態在做,無論是眾籌的參與企業,還是資金規模,對整個酒行業來說都是“小兒科”。
不過,嚴格說來,以往白酒行業比較熱衷的窖藏酒、封壇酒等銷售模式其實也算是眾籌的模式之一,通過封壇酒活動來套住公司核心經銷商和大的團購客戶,只不過這種單純的產品眾籌項目并沒有切入互聯網端口——也就沒有直接面向終端的消費者群體。
在今后,這種眾籌的形式肯定會發生變化,因為行業內所謂的“封藏大典”活動真的已經被玩壞了,甚至有經銷商向《華夏酒報》記者訴苦說,他名下的企業封壇酒足有30多壇,涉及十幾個品牌,而很多的認購酒都是“迫于面子和合作需要”。
顯然,所謂的封壇定制在有效穩定品牌價值的同時,實現了產品的高溢價。但是從互聯網發展對消費影響的角度來看,酒類眾籌的方向應該是類似于“燃點白酒”和“巨剛眾酒”這樣接地氣的方式——讓一線的消費者樂在其中,真正是為了一款酒或者一次體驗而參與進來。結果就是他們既是眾籌者,也是消費者。
燃點白酒CEO趙曉樸也表示:“相比于傳統酒水銷售,眾籌購酒讓消費者感受到不一樣的消費體驗,建立了全新的消費者模式和生態。目前,嘗試眾籌項目的多是中小企業,相比于大企業更具有模式操作上的靈活性和針對性。隨著眾籌模式的不斷演變和成熟,未來將有更多酒類眾籌項目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第二,眾籌的規模和輻射范圍會繼續擴大,“小米步槍”之后會有“飛機大炮”。
目前,在很多行業領域,越來越多的大型公司開始把目光投向眾籌模式,探索這一模式如何幫助其進行市場調研和市場推廣,以及快速把新產品導入市場。這些機構采用眾籌融資的好處不僅在于通過眾籌平臺吸引額外的資金,還將原本應由公司內部做出的決定放到民主的決策平臺上。
顯然,伴隨著酒行業眾籌的興起,更多的大企業也開始加入進來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洋河股份承擔的“移動互聯柔性生產模式”即是智慧生產典型的代表。這一生產模式是通過互聯網實行“預售”模式,在生產一個商品前,先接受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再下單生產。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宜賓之行,據悉,京東和五糧液的深度合作將在2015年正式開始,而雙方提出,2015年京東將上線五糧液產品眾籌項目。五糧液方面也表示,眾籌賣酒“是提出了一個合作方向”,是“值得探討”的一種模式。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可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