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七年面壁,潛心悟道,一朝破石天下驚,奇梁洞藏,馥郁幽香,酒鬼洞藏文化酒。
3月18日,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2008年全國春季糖酒會主會場,跟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漫步于大大小小、鱗次櫛比的展位之間,看著廠商們或駐足于展臺,或圍坐在桌邊,或鎖眉沉思,或談興正濃,讓人不由感嘆“年年歲歲春相似”,然此念初起,便立刻看到了“歲歲年年花不同”的一幕。
咚咚,咚咚,咚咚……陣陣苗鼓鼓點傳入耳中,讓人不由好奇,循聲而去,就看到一片蒼綠躍入眼簾,一座巍峨的古洞洞口,高逾6米,氣勢非常宏偉,洞口下半人多高的石碑上赫然大書“奇梁洞”,酒鬼酒展廳已呈現于面前了。16位頭戴銀飾,身穿湘西民族服裝的苗女正邊舞邊歌邊鼓,其熱情與活潑似乎也帶動起了周圍客商的情緒,有人拿出手機,呼朋引伴,生怕友人錯過這場表演,有來遲者為錯過精彩而十分遺憾,待看到苗家少女們歇息片刻,再度擂鼓起舞之后,才感欣然,專注于欣賞。
慢慢步入“洞”中,不由感到詫異,這是在糖酒會展廳,還是到了湘西的迷人仙境?展區主背景采用了虛實結合的辦法,將6個一米多高的酒鬼大酒壇一字排開,背后配以酒鬼酒洞藏基地的巨幅照片,二者映襯得非常和諧,放眼望去,但見酒壇繁密,其洞竟幽深難測。“洞”中“游客”可謂摩肩接踵,客商們進“洞”后的第一件事竟不是端詳產品,而是先飽覽一番“洞”中勝景,忙于在洞藏酒倉庫的大幅背景墻前、在奇梁洞石碑旁合影留念。公司為客商準備的洽談桌椅似乎成了擺設,公司的業務人員要跟在客人身后邊走邊聊,時不時還要停頓片刻,等客商注意力從惟妙惟肖的奇梁勝景中轉回話題,才繼續交流。
當眼睛慢慢適應了“奇梁洞”里的活色生香,方才發覺,不知何時,一股芬芳馥郁的香氣已遍布展廳,深呼吸幾下,就覺得沁人心脾,這當然就是名聞遐邇的“和諧馥郁香”了。
接過酒鬼業務員遞上的美酒,剛一入口,就覺得濃香滿口,再細細品味,又轉為絲絲清香,而入口之后,卻有醬香回味,空杯留香。
漫步酒鬼展區內,筆者的聽覺、視覺、嗅覺和味覺竟然全被調動起來,享受到一場全方位立體化的文化盛宴,身邊的幾位參觀者已經在熱烈討論了,有人說,去年酒鬼把湘西民居原封不動搬到哈爾濱,想不到這次竟然把個山洞復制過來,很讓人意外,有人說,展廳里有風景,有歌舞,有文化,精彩程度很出乎意料,不虛此行。
這么多的“出乎意料”,再次印證了酒鬼身上從不缺少與眾不同的亮點,所以,今天酒鬼的精彩,也是合乎情理之中,而2008年里,酒鬼酒最與眾不同的亮點,應該算是酒鬼洞藏文化酒的閃亮登場了。
洞中乾坤大
壺中日月長
“吳曉萍!”一位眼尖的經銷商一走進酒鬼展廳,便看到了正在熱情地為客商們斟酒講解的這位酒界大師,她今天看起來興致很高,作為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的她,這次專程來到現場,就是為了向參展客商介紹酒鬼洞藏文化酒。
吳曉萍一邊麻利地給客戶斟酒、遞酒,一邊聊天般地向大家講起湘西洞藏酒的悠久歷史。湘西,這里山秀水美,處處飛歌,這里有奇絕秀麗的自然景觀,更有積淀深厚、獨特瑰麗的多民族文化,燦爛多姿的少數民族酒文化正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透過這些美麗悠遠如神話般的信條,不難發現,實際上湘西先民在選擇藏酒之洞時,完全暗合了現代優質白酒的生產工藝要求,吳曉萍稱,通常情況下,白酒應該在容器中儲存一年后方可出廠,利用這個過程來消除酒中所含雜醇等物質,可避免飲后出現口干、頭疼等不適癥狀,此即湘西古法中所稱的“火氣褪盡”,而恰當的溫度、濕度以及微生物的綜合環境,可以幫助這一過程中的化學、物理反應達到最佳狀態,那么怎樣的溫濕和微生物條件可謂恰當呢?她以奇梁洞為例,描述了這一“理想環境”。奇梁洞內終年溫度穩定在18攝氏度左右,空氣濕度在75度左右,正是這種恒溫恒濕的天然環境成為白酒陳釀老熟的絕佳環境。
至于酒鬼洞藏酒藏于奇梁洞后為什么會有如此精妙的變化,吳曉萍表示,其中肯定有其深刻的科學道理,但限于目前的檢測研究手段尚難以作出完整準確的解釋,有待行業專家們深入關注探討。相對當今而言,站在時間長河上游的湘西先民便已摸索總結出這些不二法門,使人感慨于湘西酒文化的悠久與奇妙,仰望湘西洞穴藏酒古法技藝的精深博大。
總工程師親臨展廳,與客商共品美酒,恐怕在糖酒會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吳曉萍很認真地說,酒鬼洞藏文化酒是好東西,能在這里與大家共享,是我的驕傲和榮幸,以現代的眼光來考量、從科學的角度來探究,洞穴藏酒作為一種技術工藝還有很多待解之謎,但飲用者的嘴巴,卻是最精確完美的檢測儀器,洞藏美酒,其品質之卓越入口便知,聽取他們的點評與感受,對我也是一筆收獲。
洞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
當然,酒鬼洞藏文化酒的領先決不僅僅體現于酒體品質上,更引人注目的亮點在于,它引領了白酒領域一場全新的思維革命,用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濟師范震的話來說,酒鬼洞藏文化酒要“還”消費者一個明白,頂級白酒好,它到底好在哪里?
范震看著“洞內”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不時站起來回答他們的提問,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范震有條不紊的思路,他表示,當今支撐頂級白酒的賣點主要集中于年份久、窖藏條件好以及純糧釀造、多糧工藝、文化范疇的品牌典故等方面,而當洞藏作為一種生產工藝出現時,它就賦予了這些賣點以新的詮釋。
他與《華夏酒報》記者來到繪有洞藏酒庫房的大背景墻前,范震稱,年份不僅要標明酒藏了多久,更要體現酒是如何藏的,在哪里藏的。范震形象地表示,酒的存儲環境決定年份價值,恰如人之內涵,好比藏了十年的酒,其表面年齡可比作人步入而立,但在光天化日風吹雨淋下存藏了十年,就好像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人,而在精制酒窖中存藏十年,則好像一位知名大學的高材生,那若是在山洞中度過十年呢?那它就算得上一位博士,一位“海歸”了。其中原因,便在于山洞奇妙環境為白酒酒體的成長提供了巨大推動,相同時長的儲存過程,其所賦予酒體的“內涵”有可能大不相同,年份價值自然也難以等同,正所謂“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高端窖藏,是現有頂級白酒的又一競爭點所在,很多產品稱自己的窖好所以酒好,對此,范震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窖藏的本質究竟是什么?窖的“好”最終該如何體現呢?
他稱,從廣大生產企業進行酒窖建設的過程來看,追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恒溫恒濕,窖內微生物種群豐富,這與奇梁洞內的小氣候環境內是十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分接近的,由此推斷,窖藏是對于洞藏工藝、環境的一種人為模仿。范震分析,人類的起源是從洞中開始的,直到最初的人掌握了糧食種植的技藝,才逐漸由洞中來到洞外生活,而原始酒的產生,是在這之前的,所以說洞穴是酒的發祥地。此后的漫長歲月中,人們在釀酒時對窖藏的重視與開發,更多是潛意識中對于最初原始洞藏工藝的一種懷念與回歸。窖藏本質上是對洞藏的一種追本溯源,是向最純粹、最古老境界的釀酒工藝回歸。
綜合上述分析,范震表示,洞藏工藝對于頂級白酒意義重大,是其極具發掘價值的一大賣點所在,但是目前人們對此的認識存在局限與誤區,會感覺所謂洞藏,便是一種較高級的產品儲存工藝,但實際上呢?洞藏是頂級白酒生產過程中一大重要的技術環節。所以,酒鬼洞藏文化酒要“還”消費者一個洞藏酒的真實面目與價值,引導其明白,在評判一款產品是否出眾超群時,有沒有經過洞藏,是一個不可缺的重要標準。
范震講得精彩,筆者聽得投入,竟未發覺身旁兩側什么時候圍攏來不少客商朋友,聽過范震的一席話,他們似乎都若有所思,其中一位輕聲嘆道“哦,洞藏……”
隨著酒鬼洞藏文化酒的破石而出,我們邂逅的,遠不止一瓶好酒那么多,而是好酒有了新取向、新定位,讓消費者的感官和心理享受有了新的內涵,由此觀之,酒鬼破石,將引天下驚、驚嘆、驚喜,而這一刻,已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