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近年來的清香復興勢頭,清香型白酒生產企業基本保持著一致的發展勢頭,這使很多人形成這樣一種認識:清香白酒的第二個“春天”已經到來,當年汾老大時代“清香四溢”的格局為時不遠了。但冷靜觀察思考不難發現,與時下的主流香型——濃香型白酒相比,清香型白酒還存在很多不可回避的“硬傷”。
從數據上來看,2006年,全國白酒產量為397.08萬千升,銷售收入971.39億元。其中,汾酒集團銷售額24億元,紅星二鍋頭10億元,衡水老白干7億元,再加上牛欄山二鍋頭等其他二鍋頭品牌、河南的寶豐酒、重慶的江津酒以及其他地區的部分清香型白酒銷售額,清香型白酒的全國銷售收入大約60億元,這個數額占據了全國市場約6%的份額,而進入2007年之后,清香復興的勢頭更是趨于緩和。
為何在聲勢浩大的清香復興潮之下,清香型白酒卻仍只能占到6%的市場份額?綜合看來,清香型白酒在“集群效應”上的差距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成為限制“清香復興”的一大瓶頸所在。
認清“清香復興”的局限性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三大基本香型白酒之一,清香型白酒魅力獨特,在我國的釀酒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從近年來的總體情況分析,清香型白酒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首先,清香型白酒的市場并沒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有實質性的大幅增長,與白酒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相比對,甚至還有不斷萎縮的跡象。上世紀70年代前,清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有率占到全國白酒的75%以上。到70年代后,則逐漸讓位于濃香型白酒;1998年假酒案的沖擊更令清香型白酒蒙受不白之冤,市場形勢雪上加霜,直到幾年前,清香型白酒才有點“止跌爬高”的走勢。但在清香型白酒低迷的那段歲月里,中國白酒業卻經歷了飛速發展,基本確立了幾大香型的勢力格局,從這個角度來看,清香型白酒蹉跎的絕不僅是一段歲月,而是寶貴的發展機遇。
錯過了這個做強做大的機遇,直接導致清香型白酒與時代脫節,規模、效益、工藝、質量、管理等方面俱佳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數得上的只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幾家骨干企業,而絕大部分企業是以廠房簡陋、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產品單一、質量水平不高為特征的作坊式生產,這是清香型白酒行業普遍存在的狀況。
其次,清香型白酒企業的市場觀念陳舊,宣傳和營銷創新迫在眉睫。放眼國內,濃香型白酒生產企業紛紛以巨額廣告投入為依托,借助現代營銷模式,爭搶各個層面的消費群體,相比之下,清香型白酒營銷處于非常明顯的劣勢。在市場上,清香型白酒總體形象單薄,宣傳和營銷方式落后,品牌定位模糊,缺乏對產品文化內涵的深層次挖掘,眾多消費者對清香型白酒缺少認同感和親和力。
再次,清香型白酒消費沒有打破北方地域性特點,嚴重阻礙了其全面發展。清香型酒曾經輝煌過,但目前其消費面仍然很小,其消費市場基本集中在北方,全國其他地區則是星星點點,或有或無,與濃香型白酒消費量相比,所占的市場份額很小,幾乎可以說不成氣候。
另外,清香型白酒市場的不規范競爭普遍存在。一些生產廠家相互壓價、低價傾銷,更有少數“害群之馬”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從而嚴重影響了清香型白酒市場的聲譽,給清香型白酒業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這四大局限并沒有在當前的“清香復興”潮中得到根本解決,甚至還沒有引起行業足夠的重視。試想,企業不振作創新、消費者不了解認同、市場不規范升溫,這樣的復興對于行業而言,還有多少實際意義?僅靠少數骨干的強勢表現就足以支撐清香白酒重塑輝煌嗎?
靠“集團作戰”破解局限
那么,應該如何破解這些局限,實現清香型白酒真正意義上的復興呢?有關專家提出,應該依靠集團化作戰,走技術交流的道路,讓行業實現自內而外的良性發展。
畢竟,清香型白酒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清香型酒發展到目前的狀況,有著主、客觀多種原因。從歷史上看,以往歷屆全國評酒會都是濃香型酒獲獎者居多,現在行業公認、消費者熟知的17大名酒中,僅有汾酒和寶豐為清香型白酒撐起門面,而全國性評酒會的結果強有力地引導著生產和消費,使得濃香型白酒廠家增多,市場上濃香型酒大受歡迎。
另外,濃香型白酒的生產技術共性多,使得生產廠家之間技術協作、互相學習的機會多,這促進了廠家的團隊精神,也使生產濃香型白酒的兩大技術關鍵“人工培養窖泥”與“氣相色譜應用”得以迅速推廣。尤其在提倡飲用低度白酒、固液勾兌生產新型白酒的大環境下,這些技術的交流、應用使得濃香型白酒蓬勃發展。相比之下,清香型白酒強調傳統技藝,不夠重視科技進步,生產工藝不能與時俱進。
清香型白酒雖然也是大家族,但因為成員之間采用的生產工藝區別較大,共性少,獨立研究又顯力量薄弱,因此,團隊精神、協作意識不強,彼此交流促進不夠,以致在濃香型酒技術進步、生產銷售大發展面前,清香型白酒步步退卻,在市場這塊大蛋糕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小。
歷史的原因已經無從更改,況且,隨著新一代消費者成長,品牌中現代化、國際化的元素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反而是清香型白酒的一大優勢所在。目前行業應該全力以赴地加強合作,在碰撞與探討中尋找清香白酒行業的整體出路,探索清香型白酒企業的具體方向。
因為從廣義上來說,清香型白酒是個大門類白酒類型,包括老白干、二鍋頭、高粱燒等等,只要企業在技術研發、市場定位上發揮集團作戰的優勢,完全有可能開辟多塊分戰場,齊頭并進,從而形成清香型白酒整體的浩大聲勢。以此為契機,加強具體領域中的創新,利用“奧運菜譜”等有利事件強化對消費者的引導,同時加大市場管控力度,凈化清香型白酒的行業小環境。如此一來,上述的幾大局限有望逐一破解,使得“清香復興”能夠持續、深入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