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多角度來看,清香復興都具有積極意義,生產企業可以從中多賣酒、經銷商可以操作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從而盈利,消費者也能從不同風格的產品中獲得更豐富的消費體驗。除此之外,清香白酒的再度崛起,對于中國白酒的壯大,同樣意義非凡。
舊標準難以適應現代生活
策劃專家張良表示,清香復興大潮之所以出現,本身就是在市場的自然調節下,潛移默化地升級了好酒的標準,為什么要升級原有的標準呢?因為它在很多方面已經不適應現代生活了。
張良分析,這種錯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舊標準不適應自然、清淡的飲食習慣。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已經走出了溫飽需求,向富裕生活過渡,人民開始追求貼近自然的生活,追求健康的生活。過去高鹽、高油的飲食習慣,使我國的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居世界前列,現在人們則減少了食鹽、油、肉類等的攝入量。這也是現代人飲食習慣的一個縮影,自然、清淡、干凈的口味更能獲得消費者的喜愛。
其次,舊標準不適應年輕一代的消費取向。在網絡時代,信息時代,年輕人的消費取向往往以時尚、健康為首選,注重個性化的消費理念,喜歡自然、清新的生活方式。與之相應,在飲用烈性酒時,年輕一代消費者也會將酒體的清雅、協調、干凈作為判定好酒的重要依據。
再次,舊標準不利于白酒國際化。我國入世后,國內外貿易額快速提升,國際酒類巨頭先后進入中國,但是中國白酒卻始終不能大量走出國門。有人說,國際上是以葡萄酒、啤酒為主,白酒這種烈性酒消費群很小,但事實卻是除白酒外的另五大蒸餾酒都在生存、發展,烈性酒在國外同樣有廣闊市場。俄羅斯的伏特加產量很高,瑞典的伏特加、法國的威士忌等都有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國際市場并不排斥烈性酒,而是中國白酒的傳統風格難以與國際接軌,不易拓展市場。
他介紹,國際上流行的烈性酒基本都是清香、果香、植物香的,香氣很淡,口感醇和,舊的好酒標準與之差別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白酒固然要保持自身的風格特點,但也的確需要在“香”、“味”協調上有所創新。
新標準要與國際接軌
白酒技術專家、中國第一批釀酒大師之一、衡水老白干集團副董事長張志民對此深表認同。他分析,中國白酒要保持長久的活力,必須積極尋求與國際接軌,按照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消費需求來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向。
他具體分析道,國際烈性酒有一個共同標準是香氣宜人、口感醇和、降度后風格不變,隨著我國入世,消費者的口味也趨向于此,消費者開始改變以前重香習慣向重味發展,“喝著不刺喉、好下咽、入口到胃一條線、酒后不上頭、不口渴、余味清香,這樣的酒就是好酒”。張志民認為,隨著清香復興,與國際接軌的好酒標準正在逐漸形成,并被消費者接受。
汾酒、二鍋頭、老白干等帶有清新淡雅口味、降度風格不變的白酒,均屬于這類產品范疇,其酒體最大特點是干凈、對人體有害物質少,香氣清雅、協調,醇厚爽冽,尾凈香長。國內消費者對這種風格的喜愛,必然會引領中國白酒的整體風格有所轉變,實際上這是為中國白酒打下了國際化的基礎。
張志民說,從2001年入世后,清香類型白酒快速得到消費者認可,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清香白酒企業抓住時機開拓市場,從2006年起,汾酒產能由3萬千升增加到了4萬千升,衡水老白干在原有4萬千升生產線的基礎上,再建了一條年產4萬千升的生產線,計劃到十一五末產量達到8萬千升,牛欄山酒廠這兩年也一直在擴建規模……同時,一些濃香白酒生產企業為了適應市場,也適時推出了香味較淡的濃香白酒——淡雅濃香白酒。古井推出了淡雅古井,雙溝推出了淡雅濃香,這些來自市場的風向都標志著中國白酒的時尚感、國際感越來越強。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新舊標準之間要有連續性
那么是不是說,現在已經到了徹底放棄好酒的舊標準,轉而另起爐灶的時候呢?著名白酒技術專家王元太認為,目前的確是清香白酒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清香型白酒生產企業更應向濃香白酒生產企業學習,彼此加強交流,爭取共同發展。
王元太表示,中國的清香白酒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早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就曾獲得特等獎,70年代之前我國白酒市場75%以上的產品都是清香白酒,從上世紀70年代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清香型白酒出現了滑坡,企業數目顯著減少,并且清香白酒生產企業相對保守,相互之間交流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清香型白酒的發展。
他提出,在當下的新一輪發展時期,清香白酒企業應該總結經驗,打破以前保守局面,多樹立名牌企業,支撐清香這一類型白酒的發展。
王元太具體指出,清香白酒企業首先要建立交流機制,交流各自的生產、銷售經驗,取長補短。另外,需要多打造清香名牌,共同推進市場發展,不要再出現以前孤立發展的局面。再次,要加強宣傳、推廣清香產品的優點,讓消費者接受這一產品,促進消費。還有,不同區域間企業要加強技術、市場合作,共同開拓市場,做強做大企業。
通過上述方面的改進,清香型白酒有望實現產品、品牌、營銷方面的多重創新。這些創新并非憑空得來,而是在原有的好酒基礎上加以局部調整。畢竟舊的好酒標準是全行業經過多年的市場實踐共同總結得出的,具有其必然的合理性與規律性,要給予其重視,從中吸取經驗,保持新舊好酒標準之間一脈相承的連貫性,唯有如此,中國白酒才不會失去自己的個性與風骨。
王元太呼吁全行業利用清香復興的契機,順應新市場環境下的好酒標準,為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做出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