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標志瀘縣白酒產業優化升級的喜事頻頻爆出:剛創省級名牌的陳年窖酒廠,今年靠著名酒熱銷的拉動,頭十個月的銷售收入就一舉闖過億元大關。“天之驕子”公司的“中華橋”、“中華美”,最近雙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美譽。上半年,瀘縣酒業對整個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1.6%,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主要拉動力。
瀘縣生產濃香型白酒歷史悠久,但一直沒有大型企業和知名品牌。縣委、縣政府把酒業列為縣里三大支柱產業之首,著力打造“中國西部白酒產業大縣”。他們用優惠政策激勵企業創新機制,整合資源,調整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品牌結構,推動白酒生產經營實現三大轉變。
——小規模生產向集約化經營轉變。縣重點企業江豐酒廠通過租用、購買等手段兼并小廠,產能擴大到8000噸,去年銷售收入高達1.5億元。全縣酒業開始集團化發展,共有4戶企業成長為省、市“小巨人”,4家公司銷售收入過億。
——零銷散酒向經營品牌轉變。去年,散酒企業名豪公司同杭州“金麻袋”公司等聯手自創品牌“麻袋大曲”,產品源源銷往浙江市場。唐人酒業有優質基酒沒有品牌,而陜西一家公司擁有本地知名品牌又受產能制肘。于是,“唐人”便以“我按你標準釀酒,貼你的牌銷你市場”的方案聯姻產出了暢銷的“鄧功酒”。“貼牌入市”這一手,近年把“孔府家宴”、“黃鶴樓”等公司的一大筆利潤收入囊中。
——普通品牌向名牌轉變。原先只產普通瓶裝酒的陳年窖酒廠,2006年和浙江投資商合作,開發出7個系列10多個品種的“陳年窖酒”,遠銷粵、浙、冀等省,并被評為第8屆四川名牌白酒。近兩年,瀘縣白酒業新涌現2個省級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6戶企業取得“瀘州酒”專用標志。
短 評
以調整保升級
瀘縣白酒產業優化升級,得益于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品牌結構的全方位調整。小作坊調成了大集團。散酒調少而品牌酒調多,知名度和效益都隨之成倍飚升。當“陳年窖酒”等榮升省級名牌之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步提高,“雜牌軍”們就難以望其項背了!
當前,中國白酒行業的營利模式,已經完成從總量增長變為結構調整優化。順勢而為,精心調整,方是產業升級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