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向來超前消費的外國人捂緊錢袋子吃喝上也不講究了,酒類的消費更是持續緊縮。 面對一蹶不振的本土消費市場,無力回天的洋酒品牌紛紛轉戰消費潛力驚人的中國市場,進口量甚至連續出現三位數的高速增長。 山東,作為酒水產銷大省,白酒和葡萄酒的產量領軍全國。在洋酒進軍中,我省的酒類產業遭遇巨大沖擊 ,"攘外安內"的手忙腳亂中很可能面臨行業的大洗牌。洋酒占據了酒柜的大半江山。 進口葡萄酒大增 經常逛商場超市的酒民不難發現,近兩年來進口酒的貨架是越來越多,以前可能是一節,現在是一排、兩排甚至更多。在濟南歷下大潤發超市,記者遇到了澤宇酒水的駐店代表小蔡,她告訴記者,這兩年除了貨架的增多外,公司代理的國外品牌也與日俱增,“就在兩天前還有兩款歐洲的酒剛開始進店銷售。” 在家樂福,進口酒的貨架面積更是國產酒的兩倍,足足有幾百個品種可供消費者選擇。產品不僅有常見的干紅、干白、烈酒,還有香檳、起泡、甜白、缽酒等等。有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的,也有西班牙、新西蘭、德國、美國等國家的產品。其中數量較多的法國葡萄酒,又根據波爾多、勃艮第、阿爾薩斯、盧瓦河谷等產區進行了分類。 “中國葡萄酒市場需求強勁,在過去的9年中,中國進口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的數量共增長35倍。”法國波爾多葡萄酒亞太區負責人朱力安告訴記者,2008年波爾多葡萄酒在中國增幅高達60%,饞人的利潤讓不少國外的酒莊也蜂擁而至。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2008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由7.11萬千升提高到16.33萬千升,年均增幅達到30.7%。 “事實上,現在的增量遠不止30%多,我們春節后到現在的進口葡萄酒量增幅都在200%以上。”斯瑞德國際酒業總經理王志強告訴記者。隨著進口葡萄酒業務量的大增,專門從事這類業務的公司也雨后春筍般出現。據王志強介紹,濟南市場目前大概有30多家進口酒運營公司,青島60家左右。目前,國內知名的進口酒商富隆、ASC、駿德等也都在山東設立了品牌專營店。 “我們的進口葡萄酒增量近來也保持了三位數的高速增長,很驚人。”山東酒緣堂酒業圣馬龍國際酒窖中心的大客戶經理史兵告訴記者。酒緣堂是法國卡斯特葡萄酒的山東總代理,還代理了水井坊、舍得酒以及華東葡萄酒多種品牌。“這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進口葡萄酒業務在公司酒水利潤中成倍增長。可以肯定地說,進口葡萄酒的春天已經來臨!” 沖擊帶來洗牌 大量洋酒的進入一方面豐富了國內的酒水市場,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另一方面,也對我國本土的酒水生產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國際葡萄酒消費市場的萎縮和葡萄酒主產區歐元和澳元的急速貶值,大量國外葡萄酒將會以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嚴重沖擊我國釀酒企業。”我省葡萄與葡萄酒專家李保國告訴記者,“山東將首當其沖。” 我省是酒水大省,是全國葡萄酒工業的發祥地,葡萄酒工業化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國內著名的釀酒葡萄產區和葡萄酒產地之一。來自山東葡萄與葡萄釀酒協會的資料,2008年,全省釀酒葡萄栽培面積達到30萬畝,葡萄酒生產企業203家。葡萄酒年產量達到28.09萬噸,產量占全國葡萄酒總產量的40%。銷售產值104.57億元,占全國的57%。產量、銷售收入遙居全國之首。 但是葡萄酒產業化不集中、差異化不夠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成為我省葡萄酒產業的軟肋。目前,我省有煙臺張裕、青島華東、中糧長城(煙臺)、威龍、白洋河、卓維濃等知名品牌,其中張裕銷售收入已經連續兩年進入全球前十位。而更多的是研發能力較弱、產品檔次不高、貼牌和委托加工現象較多的中小型葡萄酒企業,缺少與國外酒企交手的能力,勢必面臨淘汰。 據了解,目前許多價格在100元之下的進口葡萄酒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更有一些批發價在20來塊的進口葡萄酒頻頻現身。“并且出現了進口瓶裝酒價格低于國內生產成本的現象,隨著國際經濟危機的加劇和延續,進口葡萄酒傾銷隨時可能發生。”李保國說。目前,山東葡萄與葡萄釀酒協會也已經開始密切關注這個問題。 當前,在廣州、深圳、上海、成都等發達地區進口葡萄酒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我省進口酒也逐漸從前兩年的10%,逐漸擴大到現在的20%-30%,而且面對近期進口葡萄酒超過三位數的超高速增長,占的比重肯定還將繼續加速增大。省內葡萄酒企業的市場會逐漸被蠶食,這場中外酒水的攻守戰將異常激烈。 記者從省經貿委了解到,為了幫助我省酒企“應戰”,今年3月份,山東葡萄與葡萄釀酒協會已經提交《山東省葡萄酒行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在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加快產業整合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同時,也要“走出去,走多元化出口戰略”,直搗國外酒企的大本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