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高粱產量問題,謝小義和同伴們想盡法子,先是挨家挨戶說服農戶,和種植戶們聯合成立了“同山醉美紅高粱合作社”。這些都是圍繞著謝小義的同山燒大產業格局:打造諸暨地產第一特色白酒品牌,扛起浙江白酒崛起的大旗。
又到了高粱收獲的季節。諸暨同山鎮西源村下莊,家家戶戶屋前屋后都掛著沉甸甸的高粱穗,每年的秋冬季,他們會自釀同山燒,感受醇香醉人的味道。
這些散落各家的家庭小作坊,逐步讓位于現代化生產的酒廠。挑起這個重擔的是臺州商人謝小義。他的夢想很大很現實:就是守護同山燒產業,擦亮同山燒酒“江南小茅臺”的招牌,打造浙江白酒第一品牌。昨天,在西源這個幽靜的小山村,謝小義向記者道出了醞釀多年的同山燒情結和夢想。
挽救傳統 十年釀酒夢終圓
昨天趁著天氣好,壽如多老人和老伴整理了前段時間收割來的高粱,在空地上再仔細敲打一下,高粱粒活蹦亂跳。
盡管已是78歲高齡,但這位做高粱酒40多年的老人仍舊每年為家里釀點同山燒酒。“習慣了,而且只能由我自己來做。”壽如多說。現在年輕人都不愿學這學藝,他曾很擔心著世代相傳的釀酒技藝會失傳。
不過,他的疑慮已經消除。在離他家不遠的山腰山,同山醉美人酒業有限公司建了酒廠,用的就是這個傳統工藝。和其他4個世代祖傳的老師傅一道,壽如多成為該公司的釀酒技師,全程監督和指導釀酒過程。
“同山燒酒在千百年來一直隱居于深山,酒香只飄農家院,這沒能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和地位。”同山醉美人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小義說,他與同山燒的不解之緣始于十多年前。“每次回同山看老岳父時,他總拿幾壺家釀的同山燒給我,朋友們都夸是地道的好酒,只是沒有好的品牌和包裝。”
這樣的話聽多了,他就開始入了迷:花了大半年時間,把同山燒酒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弄了個一清二楚。2007年,他放下上海的飯店生意,投入700多萬元,和幾個朋友一道到深山開辦了酒廠。
做酒先品酒 他喝出好酒量
不過,從家庭作坊式的釀酒轉為現代化規模量產,并非易事。
好糧、好水、好工藝,才能釀制一罐好酒。
同山燒酒雖香,但燒酒只有用當地栽種的同山高腳拐糯高粱,才能釀出那特有的醇香味道,而同山地處山區,這種高粱的產量相當有限。
為了解決高粱產量問題,謝小義和同伴們想盡法子,先是挨家挨戶說服農戶,和種植戶們聯合成立了“同山醉美紅高粱合作社”。目前,種植面積達5000余畝。
“一般100斤高粱產出的燒酒為45~50斤,今年預計產酒160噸,原料不足是個大問題。”謝小義說,除了鼓勵農戶多種植,他們還與湖南的亞華種業進行合作,將高粱的畝產提高30%左右。
種高粱不易,釀制優質的同山燒同樣不易。在高粱去殼、蒸制、發酵、燒制、蒸餾等各個環節中,都有可能影響酒品。除了由釀酒技師做全程技術指導,謝小義還到貴州、山東和本地的黃酒企業取經,去無錫江南大學向專家討教品酒經驗,漸漸找到了入門之道。
“和傳統燒制不同,我們講究后期處理。”謝小義說,公司的每一批酒他都要一一嘗過,如品到了麻辣酸澀苦,他就能明白問題出在哪。“比如麻是因為酒有雜質,辣是新酒成分太多,需要年份酒勾兌。”他的酒量,也就是這么慢慢煉就的。
要打文化牌 下一步是影視夢
經過前期一年多的運作,首批“同山醉美”酒已于去年陸續推向市場,市場價位在100~300元之間。因為產量有限,周期長,市場供應還遠遠跟不上需求。
不過,謝小義的目標不僅僅是賣幾噸酒這么簡單。作為門外漢,同行對他的評價是“敢想敢做”。
從之前的蛇莊到飯店,到上海美食城,再到前幾年去貴州開金礦,他給人的印象是“大老粗”一個。不過,昨天他捧出一本剛剛出爐的《同山燒》給記者看時,有點文化人的意思。書里面詳細記錄同山燒的歷史、傳承,結合了他多年來的民間調研情況。在謝小義的奔走呼吁下,最近同山燒酒還獲得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謝小義還有更廣的夢想。在深山的酒廠存儲倉庫,那是一度廢棄的小學(建于50多年前),上面的毛主席語錄還清楚可見,很多儲酒大缸也有三十四個年頭了。這些在謝小義看來很有價值。目前他有意接洽一些影視公司,如果大腕導演如馮小剛能在這里取個景,那同山燒的知名度又上了一級。
另外,同山還有獨特的自然資源,紅高粱玉米地,春有櫻桃、夏有葡萄,自駕旅游也是可行的。當然,這些都是圍繞著謝小義的同山燒大產業格局:打造諸暨地產第一特色白酒品牌,扛起浙江白酒崛起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