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種現象不單單出現在北京市場,而是整個白酒市場的一個大趨勢。白酒市場產品更迭非常快,不少白酒企業瞄準了茅臺等高檔酒漲價的空擋,將目光投向了中高檔白酒市場,逐漸削減低檔白酒產品。目前,武漢市面上10元以下的白酒產品難見蹤影。
據某超市白酒采購主管介紹,近兩年,武漢市場10元以下白酒品種減少了一半以上。
記者昨日走訪了武漢部分超市賣場,發現10元以下酒除了沱牌、枝江等少量品牌外,很難再找到其他品牌。大多白酒都是幾十元,甚至過千元。
“前兩年在我們賣場10元以下低檔酒有近20個品種,現在僅剩幾個品種。”據武昌一賣場白酒采購專員稱,很多企業推出4斤裝壺裝酒,對低檔白酒沖擊比較大,相比價格,消費者購買更實惠。另外一個最主要原因是,物流、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低檔酒對企業來說,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低檔白酒利潤太低,企業支持力度也小。”武漢白酒經銷商王先生介紹,他們現在代理的品牌,有低檔酒和高檔酒,一般他們不要低檔酒,要的話也是拿來做促銷,“低檔酒在運輸、進場、宣傳等周轉費用比較大,不少企業將目光瞄準更高利潤的中高檔酒市場。”
業內人士肖臘青稱,低檔酒進入賣場的費用與高檔酒一樣,而利潤卻相差數倍。肖臘青舉了一個例子,一瓶10元左右低檔酒,除去物流等多樣費用,利潤只有5%左右,而一瓶售價在百元左右的中高檔酒,利潤可以達到50—100%,甚至可以更高。
肖臘青認為,原先白酒企業白酒品種低檔酒占了七成,現在完全反過來了,中高檔酒占了七成,而低檔酒只剩三成,并且還在逐漸壓縮低檔酒品種。就目前武漢市場來看,10元左右低檔酒已經逐漸被邊緣化,不少企業采取換包裝提價方式,來淘汰低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