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酒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一線品牌格局已初步形成,大量二線品牌尚處于起步狀態。量大而廣的二線品牌如何在隴酒市場上立穩腳跟并順勢崛起,走出品牌更替的周期律,是隴酒產業崛起面臨的重大挑戰。
隴酒作為甘肅白酒市場的主流,隨著九糧液、金徽、漢武御等酒企推出的高端產品獲得市場認可,隴酒已告別走馬燈似的品牌更替和低檔次、低價位的時代,實現了從容跨越。在這幾家企業的引領下,隴酒二線品牌順勢崛起,崆峒酒、絲路春、紅川、武酒、皇臺等一大批酒品牌百花爭艷,共舞甘肅白酒市場。就目前全國的發展現狀來看,隴酒仍然屬于區域品牌,相對于川酒、蘇酒來說,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全國市場上缺乏應有的分量和話語權。隴酒品牌如何經營好甘肅市場,調整產品結構,實現有序競爭,利用全國一二線白酒品牌集體提價后留下的價格空間,抓住商機,迅速奮起,尋求品牌更大發展,是隴酒企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
基礎決定高度。一些品牌過分講究華麗的包裝,卻不注重質量的提高,一時可能會搶占市場,但終究經不起消費者的檢驗,很快便成為昨日黃花。客觀地說,我省大部分地區并不具備釀造優質白酒的氣候、水質等資源條件,目前國內市場銷售的白酒,80%以上酒體都是從四川引進原酒進行勾調而成。隴酒固守本地生產釀造以為正宗的做法,實際上是將弱勢板塊強勢化。對于越來越成熟且越來越有品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故事編得如何離奇,但埋單時酒質與品牌卻是選擇的主要動因。因此,本土白酒企業要提升產品質量和品質,除了加強內部管理,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外,還應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區域外尋求合作,開拓市場。刻板地遵循隴酒就是“本地生產的酒”的做法,并無增益,只會固步自封,制約發展。
(二)
反觀我省白酒企業,多數沒有營銷重點和明確的市場定位。絕大多數產品的起名與市場運作,都是企業決策者和經營者心血來潮或拍腦袋之作,缺乏起碼的市場調研基礎。產品琳瑯滿目,但缺乏知名度,價格序列和產品市場定位顯得相當混亂,甚至連總經理都說不清它的目標消費人群。這種帶有某種草根性的決策和營銷,不僅難于取得長久的經營優勢,而且還會直接傷害業已成熟的品牌形象。而那些著名的白酒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無一例外都采用一個品牌系列,并有廣泛而穩定的目標市場。這是地產酒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有些白酒產品在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后,在如何“守住”市場時卻迷失了方向,于是便隨意延伸產品系列,急不可耐地開始擴張,而擴張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調整產品定位。美國品牌管理專家Larry Percy說:“輕率的品牌定位調整,是對品牌的傷害,這種傷害的代價遠遠大于定位調整可能帶來的暫時利益。”企業在這種模糊的戰略前提下,延伸出的系列產品往往由于定位不準確,缺乏差異化,不得不與母品牌在同一市場競爭,結果造成企業資源的極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