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1月,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6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同期增幅比城市高0.6個百分點,農村消費增幅首超城市。“農村消費增幅首超城市”充分表明了農村消費潛力的無限放大和增量的提升。
新農村建設不僅僅體現在農民消費量的增加上,還反映在農村居民消費觀念、消費需求等層面的變化上。酒水企業,如果想借力新農村建設,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大有作為,那就必須把握住農村消費的新氣象、新面貌,及其背后的驅動因素。
總的來說,農村消費環境的變化主要源于以下幾方面:
1、信息大爆炸時代,城市文明在向農村快速滲透。
在當前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通過電視、網絡等現代通訊、傳播工具,先進的城市文明正在向農村快速滲透,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觀念在慢慢擺脫傳統社會的影子。生活方式一旦改變,消費需求亦隨之改變。調查顯示,農村居民的消費品正由實用型向享受型轉移,原本專屬于城市人的商品,如今在農村已經屢見不鮮。酒類企業在開拓農村市場時,必須重新審視這個廣闊天地。以什么類型、什么價位的產品進入,以什么樣的方式宣傳,以什么樣的手段促銷,都必須結合新農村的新特點,重新制定策略。傳統老舊的產品和營銷手法,勢必遭到農村消費者的“嫌棄”。
2、與外出務工人員一道返鄉的,除了行李,還有先進的生活理念和消費觀,進一步沖擊了傳統的農村消費格局。
近年來,農民工進城,農民工返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鄉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年度式的鐘擺。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工作期間,不僅僅是開了眼界,更在耳濡目染之下接受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生活理念和消費觀自然也就不同于以往。當他們回到自己家鄉的時候,特別喜歡向同鄉們訴說自己的所見所聞,并以敢于消費“新奇特”的商品,來展示自己與眾不同。可以想見,他們在消費上的引導能力會最終改變農村以往的消費格局。
農村市場之于中國酒業來說,正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此外,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商機,不僅僅是銷量的增加,還為酒水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此外,最近四川瀘州市所獨創的“名酒名園名村”新農村建設模式,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瀘州將這個項目布局在江陽區黃艤鎮中國酒谷周邊,覆蓋黃艤、彌陀2個鎮20個村3.8萬人,總面積6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5000畝。項目啟動后,江陽區政府和瀘州老窖聯合成立了瀘州紅高粱現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村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入股農業公司進行公司化運作。目前,入股的土地已有5000畝。項目區內,農民上半年種有機高粱,下半年種蔬菜,有機高粱銷售給瀘州老窖公司做成高端酒,變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為公司化運作。在當地生產的名酒也有了穩定的高品質原料來源。
在新農村建設上嘗到甜頭的還有湖北的稻花香,2008年,在“全國首屆企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百姓喜愛的優秀企業500強”中,湖北稻花香集團名列白酒企業第二位。稻花香作為全國首批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百強示范企業,近年來以白酒產業為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陸續開發了玉米漿飲料、15萬噸全混飼料、萬頭生豬養殖、特巧生物食品深加工出口等項目,以工哺農,為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多種渠道,同時也為自身創造了巨大的效益。
如同中國城市化進程會存在阻礙和波折一樣,身處其中的中國酒業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新問題和新危機。城市化對于白酒市場、酒類產銷環節及相關營銷工作的影響雖早已開始,但許多酒類企業卻尚未重視。在此謹提醒眾多白酒企業,中國快速城市化帶給白酒企業的危與機其實是一種均等的態勢,務必做好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