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專家曾祖訓發言
中廣網貴陽6月27日消息(記者劉志剛)今天上午,素有中國酒都之稱的貴州省茅臺鎮熱鬧非凡。“十年磨一劍”,“國臺酒”十年慶典和“科技文化創新與中國白酒發展高端論壇”透出一股清新氣息,圍繞健康與安全的核心主題,以及“國臺酒”的實踐“標本”和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可能引爆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一場深刻革命。
國臺酒業集團是由天津天士力集團于1999年在茅臺鎮收購一家老字號釀酒企業基礎上發展而來,如今已成為茅臺鎮第二大優質醬香白酒生產企業。“藥酒同源”,天士力集團在領跑中國現代中藥中創造的奇跡,為打造現代健康白酒樹立了信心。天士集團董事長希軍倡導的白酒產業需要推進科技、文化、標準“三創新”的主張同與會知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的觀點異曲同工,不謀而合。
白酒專家徐占成發言
在國家酒類及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貴州省工業與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科技文化創新與中國白酒發展高端論壇”上,曾祖訓、徐占成、胡永松等著名白酒專家認為,科技創新是全面推進中國白酒發展的根本動力,用嚴格的質量標準締造國際競爭力,從而全面推進白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打造最具健康特色的現代優質白酒,使飲酒成為真正的享受,不再憂慮健康隱患,國臺集中優勢科研團隊攻堅克難、提升科技水平,使傳統醬香白酒成為健康白酒。國臺酒超過(chao1 guo4)白酒行業傳統的兩級質量控制,在感官評定和氣相色譜分析兩級質量控制基礎上,與清華大學合作,率先執行了白酒三級質量控制體系,將“宏觀紅外指紋圖譜技術”的科研成果,應用于白酒生產的質量控制。利用科學化、數字化的手段,打開醬香白酒成分中神秘的“黑匣子”,在保證酒的品質和口感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白酒中對人體造成傷害成分的比例,例如,雜醇和醛類是導致人們酒后頭暈、惡心、頭痛的主要因素,國家標準是雜醇含量每升不超過2克,國臺酒每升僅為0.5克左右,是國家標準的四分之一。
國臺研制現代生物發酵技術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揭秘醬香白酒微生物菌群的群系形成、變化規律,改變了對微生物無法了解,生產過程全憑經驗控制的傳統做法,使生產過程控制更加科學化。利用現代生物PCR-DGGE技術優化微生物群落,培養白酒大曲中有益的優勢微生物菌群,使發酵具有“更少傷身成分、更多有益精華”特征。利用先進的儀器和高科技技術開發智能品酒機器人,實現人工品酒與智能品酒相結合,使古老的造酒工藝從僅憑經驗控制,上升到可以數字化、標準化的進行科學控制,更有效的保證酒的品質口感及健康飲酒的需求。計算機味覺系統的研發成功使白酒質量評價更快捷、準確和客觀。
閆希軍作主旨報告
國臺酒目前年產量2000多萬噸,并越來越受到業界和市場的認同,國臺酒于2004年榮獲了第五屆“布魯塞爾國際金獎”。 2007年6月,在廣東國際酒飲博覽會上再獲金獎。閆希軍表示,“十二五”期間,集團將投資30億元擴大產能,力爭實現2萬噸的生產能力,窖藏酒超過5萬噸,銷售目標60億元。
多年來,閆希軍一直倡導和推動創新現代飲酒文化,倡導科學飲酒、健康飲酒、文明飲酒的新風尚,他有關中國白酒文化內核是“通”的獨到之見,引起文化學者們的共鳴。余秋雨有感而發,“通者,為通天地,通身心,通隔閡,同人倫,一通之下,元神來矣,元神既來,典雅自成”。單書健妙筆作書“國臺賦”,并赫然立于國臺廠區, 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