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從誕生到現在,一直是慶祝成就、抒發感慨、祭祀祖先、 溝通交流的載體,無論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還是“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悵;無論是“斗酒詩百篇”的意氣風發,還是“把酒問青天”的豪情萬丈,觥籌交錯間,譜寫了蕩氣回腸的酒史傳奇。
6月底,《華夏酒報》特約記者隨河南酒業臺灣參訪考察團到臺灣考察發現,清香型白酒在臺灣仍然占據著優勢地位,臺灣的年輕一代對大陸酒產品概念相當模糊,飲用大陸酒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中華文化一脈相承,這其實也為大陸白酒企業進駐臺灣市場提供了契機。正像一些專家倡導的那樣,大陸白酒進駐臺灣市場,可以先從慶典酒、禮品酒、喜慶宴酒做起,在臺灣營造一個喜喝大陸白酒的消費風潮,使這種文化與大陸白酒消費文化形成無縫對接。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 醉駕入刑已成事實,如何應對這種新的酒類消費文化是我國白酒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四川豐谷酒業推出了低醉酒度產品,市場反應良好;國內的一些白酒企業研制上市了適合女士喝的酒品,家庭消費酒,市場前景廣闊。
其實,年輕人為什么青睞洋酒?為什么喜歡在迪廳放歌?并不是洋酒的口感、包裝有獨到之處,而是消費場所所體現的文化氛圍。如何讓白酒所蘊含的文化,跳出傳統文化的束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一種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才是未來中國白酒時尚化的關鍵所在。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