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原酒最突出的特點是產量大、質量好,在行業內聲譽很高,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擴大自身的品牌影響力,提升產品附加值。”瀘州市商務局酒管科科長鄒同杰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原酒企業對品牌化之路的探索始于多年以前。初期的原酒品牌化運作思路幾乎就等同于開發瓶裝酒、商品酒,由于原酒企業與消費者溝通不暢,加之渠道網絡的短板,轟轟烈烈的“瓶裝”原酒潮流很快就褪去了,其品牌化的嘗試自然也鎩羽而歸。
對此,鄒同杰認為,原酒企業的品牌打造,應該從資源整合的角度出發,“取長補短地借助外部資源,揚長避短地發揮自身底蘊,”他具體闡述說,要尋求與省外的優秀品牌達成戰略合作,甚至可以通過互相參股、投資收購等途徑,推動傳統的廠商供求關系向資本利益紐帶關系轉變,實現原酒、品牌和渠道的有序結合,“這種長遠的戰略合作,同時也有助于原酒品質的穩定和提高。”
所謂揚長避短,則是要充分利用“酒城”瀘州的品牌效應,提升當地原酒的整體形象。這里所指的“品牌化”不僅僅是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開發瓶裝酒、商品酒,而是塑造原酒品牌——以獨特的質量風格、生態環境為訴求點,表現瀘州所賦予原酒的特殊價值。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