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縣白酒工業正向“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高效益、無污染”的方向發展,努力實現長寧縣白酒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酒類產業是長寧縣的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多年的發展培育,已逐漸成為該縣的重要支柱產業。
2010年,長寧縣白酒生產總量達到5萬千升,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比2007年增長9倍,實現稅利1.5億元,比2007年增長5倍。
其中,生產規模較大、經濟效益較好的有四川長寧君子酒業、四川省宜賓竹海酒業有限公司、四川宜賓天瑞酒業有限公司、四川宜賓酒鄉曲酒廠等。
四川長寧縣確立的白酒產業發展方向是按照“工業強省”、“工業強市”戰略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嚴格執行國家酒類發展產業政策,以“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技術進步、提高質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為指導思想。
長寧縣白酒工業正向“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高效益、無污染”的方向發展,努力實現長寧縣白酒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到2文章來源華夏酒報012年,長寧縣白酒生產量要達到10萬千升,力爭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比2007年增長22倍,實現稅利5億余元,比2007年增長19倍。
洪謨文化給力酒產業
宜賓學院與長寧縣加強產學研合作,用科技和文化支持長寧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可以為長寧挖掘更多更好的文化資源、科技資源。
周洪謨曾長期擔任南京、北京國子監“祭酒”。我國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行政長官叫“祭酒”。 這“祭酒”不僅是當時最高學府的長官,也是當時最高教育、文化之行政長官,也并非專管祭祀。身為兩京國子監“祭酒”,不管他是否專門司職祭祀禮儀還是只是大學校長,總是或多或少與酒有關。有人說,周洪謨就是天下最大的“酒司令”,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彰顯洪謨文化,在實際上也是彰顯儒家文化、竹文化。從這個角度出發,洪謨文化不期而遇地與四川省宜賓竹海酒業有限公司倡導的竹文化、四川長寧君子酒業倡導的君子文化,尤其是洪謨酒業倡導的“和諧文化”形成了高度契合。有了這些酒文化作奠基,長寧縣的酒類產業就找到了前進發展的方向和原動力。
從長寧縣發展白酒產業的方向來看,保健、綠色、純凈、自然、低度是該縣發展的重頭戲,這與周洪謨倡導的“和諧中庸”的酒文化相一致。
對此,長寧縣委書記曾健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洪謨文化與酒產業的對接,不僅能夠促推長寧酒產業的發展,而且能夠促推我們建設生態名城起到積極的影響,縣委縣政府與宜賓學院聯合起來成立周洪謨研究所、研究會,實際上是對產、學、研的深化,意義十分重大。”宜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屈川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宜賓學院與長寧縣加強產學研合作,用科技和文化支持長寧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可以為長寧挖掘更多更好的文化資源、科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