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下旬,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組織調研組分赴貴州各市、州、地及部分重點企業,就貴州白酒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初步提出了“十二五”貴州白酒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并向貴州省政府建議,要求各市(州、地)要根據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自身實際,自加壓力,重新制定“十二五”發展目標。
然而,黔酒跨越式發展困難重重,復興之路從何著手?
市場競爭激烈
產量擴張以市場銷售為前提,否則,將導致嚴重的庫存積壓問題。“十一五”期間,在消費升級和地方發展愿望的驅動下,全國各省、區白酒產量迅猛增長,白酒行業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區域切割十分明顯。
《華夏酒報》特約記者從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了解到,今年1—4月,貴州白酒行業累計產銷率為86.1%,同比下降14.3%。
“部分酒廠已經出現了產品滯銷問題”。7月14日,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庹文升在仁懷視察名酒工業園區時,以此告誡當地官員。可見,黔酒產量大幅增加后,市場開拓的任務尤其艱巨。
資金缺口較大
據研究測算,每新增1萬千升茅臺酒,需投資75億元;每新增1萬千升普通醬香型白酒,需投資50億元;每新增1萬千升濃香型白酒,需投資28億元。
貴州省現有白酒產能40萬千升左右。按以上投資測算,新增40萬千升白酒所需資金為:茅臺酒新增2萬千升需投資150億元,普通醬香型白酒20萬千升需投資1500億元,濃香型白酒18萬千升需投資504億元。要使現有設計產能完全達產,需對約20萬千升產能進行恢復建設,又需投入資金500億元左右。
這就意味著,按照規劃至少需投資2654億元。貴州省中小企業辦公室主任龍超亞認為,貴州以醬香型為主的白酒生產周期較長,所需流動資金較多,在現有金融支撐能力較弱的前提下,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對貴州白酒行業來說,無疑是挑戰大于機遇。
土地供給難題
土地供給的壓力也極為明顯:每新增1萬千升茅臺酒,需用地2000畝;每新增1萬千升普通醬香型白酒,需用地900畝;每新增1萬千升濃香型白酒,需用地500畝。在完全恢復原有產能的基礎上,貴州白酒新增40萬千升所需土地至少3萬畝。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糊涂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清明向《華夏酒報》特約記者表示,位于仁懷市郊的廠區已經沒有土地可以利用,只好挖山拓展,“最近,又被國土資源部門叫停了……”
“仁懷名酒工業園區要新增20萬千升產能,需用地1025公頃,而園區所在鄉鎮全部工礦用地規劃指標僅407公頃”,仁懷名酒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羅欣告訴《華夏酒報》特約記者。
生產許可證瓶頸制約
貴州省現有白酒生產企業712戶,其中,獲得生產許可證的252戶。然而,國家產業政策規定自1999年9月1日以后禁止新建白酒生產線,特別是2005年以后,國家質檢總局對白酒生產企業換證控制也極為嚴格。
“即使跨省、跨地區轉入白酒許可證,在轉入手續上也異常繁瑣,困難重重……”從事白酒生產、營銷多年的陳遠現表示。
顯然,生產許可證是“制約”黔酒跨越式發展的一大“瓶頸”。
此外,醬香型白酒所需的本地糯高粱、小麥供應缺口較大。據了解,包括茅臺酒產地仁懷市在內,原材料基地的產業化建設仍然滯后。白酒產能擴張后,本地糯高粱、小麥的種植、供應如何解決?產品研發、設計、包裝、物流等配套產業又如何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