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釀酒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引得社會各界刮目相看,業內同仁歡欣鼓舞。
但是,酒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酒業應該而且可能得到發展,這無可非議;一些條件較好的企業和地區制定較快發展的藍圖,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問題是,酒業的這種發展必須是適度的,不能是過快和過熱的;酒業的這種發展必須是協調的,不能造成主觀愿望和客觀現狀相脫節的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酒業有過幾次經濟發展過熱的教訓,成為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一個原因,成為經濟增長方式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原因。
目前,我國經濟理論界正在討論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時,出現經濟發展停滯等現象)的問題。
對于該問題,得出比較一致的結論是:依靠經濟轉型,實現全面發展。在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我們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酒業的發展也應該與國民經濟的基本走向和發展要求相一致,從注重量的增長轉向注重質的提高,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
在酒業此輪的發展熱潮中,我們在部分地區比較明顯地看到政府主導的跡象。
地方政府重視酒業的發展由來已久,“當好縣長辦好酒廠”,在一些酒業發展較快的地區更是如此。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對酒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地方政府的支持,對酒業的發展也曾起過重要的作用。但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重投資、重項目、重速度、重行政干預等。
酒企在爭取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時,也要全面準確地介紹酒業的成績和問題、現狀和遠景,對政府提出的發展規劃和發展要求要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防止出現層層加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