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升溫的醬香型白酒市場,目前亂象叢生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發布實施,正恰逢其時,既有利于完善和規范白酒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填補醬香型白酒行業無標準可依的空白,又增強了醬香型白酒的市場競爭能力。尤其是對在醬香型白酒領域占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的黔酒產業而言,這種積極利好效用,則更為顯著。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出臺后,一度被指“偏心茅臺”,但貴州白酒業內人士并不回避這一問題。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消費品工業處一位官員指出,“《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維護貴州傳統優質醬香型白酒在醬香型白酒行業的主導地位。”
酒類專業咨詢機構北京方德智業營銷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貴州省的標準必定是借鑒茅臺公司的標準制定,進而國家標準也難逃茅臺標準的因子,從而會向茅臺和貴州產白酒有所傾斜。
“毫無疑問,《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多多少少含有茅臺標準因子。在醬香型白酒隊伍中,貴州茅臺擁有不可低估的技術實力和高質量,醬香型白酒的發展與茅臺的壯大密切相關,因此,貴州茅臺被作為標準制定參照的對象之一也在情理之中。”中投顧問食品研究員周思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黔酒顯然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先天優勢。而黔酒的這一優勢,是歷史形成的,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所以,《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對黔酒產業的積極影響肯定存在,但是“偏向貴州”、“偏心茅臺”之說,則有些不妥。
國標姓“國”,在出臺前肯定會征求行業專家、各區域企業意見,而非一個地區、一個企業就能敲定的。
“好比濃香國標,主要由四川和江蘇幾個酒廠起草,但出臺前也征求了全國專家和其他省份的企業意見。” 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副所長楊官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