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以來,白酒業發展行情一路上揚,景氣度高企。消費結構升級、噸酒價位拉升、“少喝酒、喝好酒”成為此期間提及率較高的關鍵詞;茅臺、五糧液每年的提價形成了業內的思維定勢,即使在受全球性經濟危機影響的2009年,整個白酒行業增長勢頭仍然不減;部分二線名酒企業推出的高檔、超高檔白酒品牌甚至出現井噴現象。到2012年,白酒行業這段黃金般燦爛的發展已持續10年。
近日,《華夏酒報》記者專訪了長期從事白酒產業研究的北京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林楓。
《華夏酒報》:對于白酒產業的“平臺化”品牌運營商形態,是否意味著一些我們現在并不熟悉的非白酒行業的面孔會出現呢?
林楓:一定會出現的。整合多個酒廠、品牌的“平臺化運營商”的核心能力有兩點:一是資本并購與整合的能力,二是同時運作多個品牌的能力。而這兩種能力都不是當前白酒行業內“玩家”所擅長的,老牌企業有資源和影響力做產業的整合,但受限于體制,這些企業的領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導者沒有動力來做這樣充滿風險、困難重重的事情,而規模小、體制靈活的中小企業又缺乏運作這種大規模整合的資源,所以,來自其它產業的面孔將會出現,比如聯想、海航、中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