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鑒賞家、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張繼剛做客人民網。(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程曉芳) “以茶釀酒”已不是天方夜譚,書畫家、鑒賞家、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張繼剛今天下午做客人民網時介紹,“以茶釀酒代替糧食,以茶釀酒健康綠色”已成現實。2003年張繼剛在大連成立了茶酒公司,目前,“翰坊”在法國、英國亦很知名,茶酒已進入歐盟市場成為奢侈品。
張繼剛說,自己在90年代時曾從事古籍整理工作,早在1997年時便注意到宋朝米芾的詩“白鶴居里翰林公,‘七齊’‘八必’釀茶漿。夢里注釋引古法,異想天開設酒坊。”通過這首詩張繼剛得知“白鶴居”是蘇東坡的故鄉,認為蘇東坡對于文化、藝術、養生都做到了極致。經過自己的研究,發現蘇東坡的一個想法,即把“茶”釀成“酒”,元朝時期,一些文人在家里拿茶釀酒,明朝時文征明的父親文林也在拿茶釀酒,到了清朝中期鄭板橋也在拿茶釀酒,但均未成功。張繼剛在整理這些考據文章后,認為這是中國酒的另外一脈,便把這些東西整理完交給國家釀造協會。
張繼剛說到,自己在臺北故宮做鑒定時,恰逢在臺灣應邀吃“茶宴”,更加劇了他開創“以茶釀酒”的信念。在臺灣經過專家三年半的研發,終于釀造成功。張繼剛稱此為中華民族的一件大事,以茶釀酒代替糧食,以茶釀酒健康綠色。張繼剛坦言,釀造過程雖然辛苦,但是作出了有益的事情,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和古人學術的一個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