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迎來第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40個地球日之際,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道農研究院、《綠公司》雜志主辦的“2009中國綠色公司年會”在北京舉行,年會嘉賓云集,共同探討中國企業的綠色文明,并評選出“2008年度中國綠色公司標桿企業”。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IBM全球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分別位列20家中外企業榜首。
主辦方稱,評選的樣本主要來自中國公司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和在華外資公司500強,及海外上市的中資公司;評選的標準涵蓋了5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計分方式采用中外評委原始得分基礎上,對文化領先、商業優勢、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創新驅動等五大指標,分別按照10%、15%、30%、30%和15%的權重進行匯總計算。
青島啤酒公司以文化領先7.1分、商業優勢8.2分、環境友好7.8分、社會和諧8分、創新驅動7.3分,加權總分7.78分的優勢位列中資企業榜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樸素的環境觀
誕生于1903念得青島啤酒是國內碩果僅存的百年品牌之一,也是1993年起中國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這家企業的環境觀非常的樸素——“好心有好報”。
在青島啤酒沒有廢物,所謂廢物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他們把別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物資用最優的資源配置方式,創造了增值。青島啤酒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麥根、酵母泥、CO2等副產品全部回收資源化利用。比如發酵過程中的CO2,進行液化貯存,然后用于啤酒灌裝、過濾等生產所需。2008年,《啤酒廢水厭氧沼氣回收再利用項目》被評為國家第一批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示范項目。
讓更多的人參與
更難能可貴的是,青島啤酒鼓勵員工和合作伙伴為環境做出貢獻。
在青島啤酒,近幾年先后涌現出許多以員工名字命名的節能法,如洪源薄膜、薛剛護瓶板、若明雙叉、劉明節煤法、春艷節電法等。僅2008年,青島啤酒收集到的來自員工的合理化建議133條,產生了3600萬元的經濟效益;
另外,青島啤酒鼓勵和推動合作方參與環保節能行動,在帶動供應鏈業務發展的同時,幫助他們完善環境管理體系,進行環保合作。比如,有紙箱供應商在青島啤酒的影響下由油性印刷改變為更加環保的水性印刷。
來自創新的力量
科研創新也是青島啤酒綠色發展的一個特色。憑借自身國家級科研中心的雄厚實力,青島啤酒在成熟平臺突破創新瓶頸,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探索出一條低消耗、無污染、高產出、高科技、高信息的新型可持續發展道路。
青島啤酒歷時八年完成的《啤酒高效低耗釀造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項目榮獲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引起業界極大關注。業內專家在談及該項目時均表示,該項技術可以降低水耗、煤耗、蒸汽等資源,如在行業內推廣將節約近三分之一的能耗。這不僅可以緩解啤酒行業原料緊缺的困境,更是國家倡導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是啤酒行業一次革命性的創新。
青島啤酒的綠色哲學
青島啤酒公司更愿意把啤酒看作是來自于大自然的奉獻。青島啤酒稱,作為啤酒制造商,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回報自然和社會。我們利用地球母親賜予的資源,創造出蜚聲世界的青島啤酒,雖然有驕人業績,但我們甚至一切皆源于自然,并終將歸于自然。
青島啤酒認為,構成企業投入的資本不局限在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上,更有社會資本、自然資本和信用資本等。企業不僅是一個單體的商業組織,她生存在緊密相連的供應鏈上,依靠分享供應鏈的價值得以生存和發展;同時也需要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我們作為一個有責任的社會公民,不能立足于索取,而是要負責任的推動商業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
談及青島啤酒的綠色發展,青島啤酒常常用公司的使命來詮釋。青島啤酒以“用我們的激情釀造出消費者喜好的啤酒,為生活創造快樂”為使命,我們釀造的是激情、奉獻給社會的是快樂。快樂能從員工的安全、健康、成長、薪酬和福利中體現出來,快樂是消費者的健康和舒適的感受、是股東的良好收益、是政府的稅收、社會就業和產業鏈的發展,快樂是自然環境的改善,是弱勢群體得到雪中送炭般的幫助。但如果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高品質的產品,我們的消費者會快樂嗎?如果我們不去珍惜和保護環境,我們周圍的社區會快樂嗎?如果我們不能給員工安全、健康、成長,我們的員工會快樂嗎?如果我們現在不發展循環經濟和再利用,給子孫后代留下充足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我們的子孫會快樂嗎……言語中透露出山東企業特有的實在和坦誠。
組織方道農研究院推出了世界上首個“綠色公司”定義,把“綠色公司”定位為“通過打造良性生態贏得可持續競爭力的公司”。這為企業探求領先基因提供了參照坐標。“打造良性生態贏得可持續競爭力”,青島啤酒無疑是這次參照坐標中一個值得研究的好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