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的酒業而言,2012年不僅僅是高端白酒價格的破滅,高端名莊葡萄酒價格同樣一落千丈,高端酒品經銷商的日子也是雪上加霜。4月10日,建發股份公布了其2012年報,作為公司旗下專業從事酒類進口和銷售的企業,中國最大的葡萄酒進口商之一的建發酒業去年的經營業績也一同曝光:巨虧1.5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造成建發酒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高端名莊葡萄酒價格大幅度下跌,公司的存貨價值也同期減少,而運營成本卻持續增大。
資料顯示,建發酒業2006年進入進口葡萄酒市場。曾與歐洲第一大品牌卡斯特合作,成為其核心品牌瑪茜的中國總代理。截至2012年,建發酒業產品線已覆蓋11個主要酒類出產國的近60個品牌。
某券商行業分析師表示,建發酒業基本上都走高端進口酒的路線,去年因為政府限制“三公”消費以及高端進口酒市場假貨泛濫,造成消費者追捧“退燒”,建發的名莊酒也就砸自己手里了。
高端名莊酒如拉菲酒,由于其價格不斷上漲,累積的泡沫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假貨泛濫橫行,導致消費者缺乏信心。一旦消費者回歸理性,以拉菲為首的名莊酒就無人問津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暴跌,下跌過程中更加沒人敢買。這也是建發目前困局的一部分。
煙臺某酒窖負責人表示:“去年的行情讓一部分投機資本受挫,有的已經難以維系,因為他們的市場銷售太單一,比如團購和政府。建發的遭遇能夠反映行業的一個現狀,就是前兩年價格高漲時拼命囤積名莊酒的經銷商,現在日子都比較難過。”
近幾年,進入進口葡萄酒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多。張裕、王朝等國產葡萄酒企業都有進口酒事業部,做黃酒的金楓酒業也意欲收購大股東旗下的進口葡萄酒商。白酒名企茅臺、洋河等企業也紛紛涉足葡萄酒市場。
觀察人士指出,與國內白酒市場類似的是,高端進口葡萄酒價格泡沫破滅,消費者回歸理性,葡萄酒進口國不局限于法國、澳大利亞等國,新西蘭、匈牙利等世界各國進口葡萄酒品質多元化,進口商越來越多并且良莠不齊等問題在2013年將全部浮出水面。
“其實像白酒市場一樣,消費者最終都會走向理性和成熟;進口葡萄酒已經褪去了其一貫高貴的形象,越來越多高性價比的產品走進了消費者的生活。”某券商行業分析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