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北京青年報、中國營養學會、泰禾俱樂部
時間:4月18日
主題:在外就餐怎樣注意營養平衡
主講專家:馬冠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20世紀60年代在外就餐是一種奢侈的享受;90年代大家把在家做飯當成了負擔,一個訂餐就解決了;今天有人宴請你會猶豫,考慮餐館用餐是否會影響你的健康。社會變化了,人們的飲食行為也在發生著變化……
-有1/4的城市居民每天至少有一頓飯是在外就餐
-脂肪超標、碳水化合物少等會導致慢性病的發生
目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在外就餐的比例分別為26%、9%;也就是說,有1/4的城市居民至少每一天在外面吃一頓飯。其比例高于農村。男性高于女性,看來男性社會活動高于女性;年輕人高于老年人。
從營養角度來說,在外就餐對我們健康影響有下面三個方面:
第一,在外就餐總體的脂肪攝入量高于在家時的用餐。對于餐館來說是希望做出來的餐點色香味俱全。如對肉的加工,餐館有一道普遍用的工序是過油,通過油炸使得肉類受熱均勻、口感香嫩。這就使得餐館做的菜肴總體脂肪含量遠遠高于家里做的。
第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比例降低。一般在餐館就餐時,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主食吃得比較少。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人體能量的是三大物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一直以來,中國人的膳食是以植物為主的,也就是說吃谷類食物和蔬菜水果比較多,這是有利于健康的。相對于西方的膳食模式是,高脂肪、高糖、高能量。他們發生慢性病和死亡的比例是很高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動物性食物的消費太多。因此,如果我們經常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倒置,也有可能會重復出現西方的營養問題。
第三,經常在餐館吃飯的膳食能量攝入和能量密度高于在家的時候。這是指同樣重量的食物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是什么樣的。比如說我們同樣吃二兩的饅頭和二兩的紅燒肉,紅燒肉比饅頭提供的能量高,單位食物的能量密度是高的。每天,我們成年人需要1800-2200大卡左右的能量。但能量太多的話,就會變成脂肪,體重會增加,就會變成肥胖,就會提高患慢性疾病的幾率。
第四,如果是經常在餐館就餐,體脂的含量會越來越高,就是指體內脂肪。很多人一說減肥,就想到降低體重,有些實際減的是體內的水分,實際上應該減的是體內的脂肪。
通過簡單的公式和水下稱重等方法,可以測出體內脂肪到底占體重的百分數是多少,從而知道我們應該減多少脂肪。
[page title= subtitle=]
-在外就餐應注意“食物多樣和葷素搭配”的原則
-適量飲酒有利健康,飲料盡量選擇低能量的
那么在外就餐我們應該注意什么?第一,是食品安全問題,我們說營養的前提是安全,如果食品不安全,營養根本就無從談起。因此在外就餐一定要選擇清潔衛生的餐館和飯店,盡量減少食源性中毒的事件。但今天我們重點來給大家介紹營養問題。
第二,在安排餐點時應該注意兩個要點,一是食物多樣,無論是在家里面做菜還是在外面點餐,食物多樣一定要牢記在心間。這是我經常強調的,因為食物多樣是我們有益健康的基礎。二是葷素搭配。營養,從字面來看,一個是營,是指營造、建造,或者是謀取、獲得的意思。養,是一個名詞,指的是養分。所以,營養就是指我們身體從外界獲得食物和養分的過程。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營養的認識不一樣,有人覺得大魚大肉有營養,還有人認為吃稀有的貴重的食物就有營養。如果拿鮑魚、海參和雞蛋相比,從營養成分上分析并沒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它的蛋白含量和雞蛋差不多,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并不特別高。更有甚者認為,只有青菜、豆腐有營養。
第三,無論是在外就餐還是在家做飯,盡量選用蒸、燉、煮烹制而成的菜肴。盡量避免煎、炸食品。調查顯示,整體上我國80%的家庭油脂的消費已經超過了推薦量。
同樣是二兩的面粉提供360大卡的能量,如果做成饅頭會變成3.2兩,能量是不變的,因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量沒變。但如果把二兩的面粉變成油條,但能量就變成了626大卡,
100克的雞翅含有的能量是240大卡,如果把它變成炸雞翅,它的能量會增加100大卡,增加到337大卡,和蒸煮的雞翅提供的能量是不一樣的。
現在炸薯條、炸薯片是很普遍的,我們看看能量的變化,100克的土豆含有70大卡的能量;但50克的薯條,能量就是150大卡;25克的薯片,能量就是138大卡。
第四,點動物性食物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有魚類,最好是深海魚類。另外,從整個的營養價值說,三文魚、平魚可以考慮多吃。一個星期可以吃兩次,三文魚可以蒸或者煎。
第四,點菜要注意適量而止。在外就餐有很多的商務場合,很多情況下是擺排場、講面子,點餐的時候,比如說涼菜點了雞肉類,那么在熱菜的時候就不要再點了。還有顏色的搭配也是需要注意的,盡量選擇顏色深的蔬菜等。
第五,飲料的問題。各種飲料都是有一定能量含量,包括茶類飲料,更別說碳酸軟飲料了。平均來說這樣的一聽或者是一瓶飲料,它含的能量應該是100到200大卡或者是更高些。所以,含糖的軟飲料盡量不喝或者少喝,應選擇清淡的飲品。
第六,怎樣飲酒一般宴席上飲酒是不可避免的。適量的飲酒是有益于健康的,法國人均葡萄酒的消費量是很高的,心臟病發病率比較低。但過量對健康就有害了。同時會帶來社會安全問題。我們認為,低度白酒每天不應該超過一兩,葡萄酒不應該超過標準杯的一杯,啤酒不應該超過一瓶。
[page title= subtitle=]
-現場問答
提問:燉和煮有什么區別呢?
答:煮和燉對營養的影響是差不多的。具體的做法是時間不一樣。
提問:現在用化肥比較多,這樣的蔬菜和水果跟天然的有機肥差別很大嗎?
答:這一類的蔬菜內部的變化是肯定有的,但會維持原有的特點,就是說提供的營養素是一定的。現在有一些新的技術,比如說原來糧食這一類里面是沒有胡蘿卜素的,但現在有一種辦法,可以使普通大米變成富有胡蘿卜素的大米,叫“金大米”,等于是顛覆性的變化。
提問:對女孩來講希望有一種食品既能減肥又能健美,又保證營養,建議我們吃點什么?
答:所謂的發胖是營養平衡的問題,要么是吃進去的多了,要么是消耗得少了。想維持體重、保持優美的身材,飯肯定是要吃的,首先還是要食物多樣,這是第一點。量上要適當控制,可以經常測自己的體重,使之維持在正常的范圍內。最忌諱的就是,幾天內一下子漲了好幾斤,然后一下子又減下來了。這對健康的影響是最大的。
再一個要鍛煉、做活動,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今天多吃了一塊蛋糕,想維持正常的體重就去走路。假如這個蛋糕是含有100千卡的能量,就要走2000步、1000步,用這1000步把能量消耗掉。有條件的可以游泳、打球等等。
提問:您是不是也按照您營養學的程序來生活的呢?是按部就班的那種嗎?
答:基本的原則是這樣的,我是按照食物多樣的原則,早餐我是吃的。另外,只要是在家吃飯我每天都要走路,如果有機會我會去鍛煉。
其實有很多營養平衡的理論應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好比說工作單位只是兩三層的樓梯,有很多人都在那兒等電梯而不去走樓梯,實際上你爬幾層樓梯對你的健康是有好處的。或者乘地鐵和公車的時候能不能提前一站下來走10分鐘。
但不是說每天晚上都要把今天吃的東西都算出來,找幾個維生素和礦物質藥片吃下去。但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時候也要吃一些,喝酒喝過量了B族的維生素一定要吃。經常喝酒的人要補B族維生素,因為它的需要量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