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越發達,人就越容易患上失語癥,比如說現在來表達一下喝酒的感受,很多人除了“香”之外頂多還加個“順”啊“滑”啊之類的,想想當年斗酒賦詩,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但說到順滑,這是許多中國酒徒對酒的審美標準,一口酒入喉,如疾風過林,絕不拖泥帶水,可能國人喜歡“一口悶”也是出于這種情趣。
不過這標準放在品嘗單一麥芽威士忌時就不大適用了,因為單一的麥芽威士忌喝起來不會比調和型威士忌“順”,人家的審美標準可不是這個,現在級別高一點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酒標上有標示Non Chill-Filtered,意指未經冷凝過濾(Chill-Filter)程序,此類產品特色為酒液比主流產品稍渾濁,也可以明顯見到沉淀物。據說一戰前的威士忌大多數是非冷凝過濾的,后來經歷“媚俗”年代時就濾得干干凈凈,如今返璞歸真的小資情趣橫行,連啤酒老饕都強調要喝沒殺死酵母的渾啤酒,何況是威士忌達人呢?
非冷凝過濾的威士忌最大程度發揮了酒體的復雜性,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不僅僅是觀感上的混混沌沌不通透,最直接的體驗就是入口太有個性,不會諂媚地來討好你,所以如果不是對威士忌有些“發燒”,喝時髦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并非最佳選擇。
而調和型威士忌就不同了,調和后的酒會在冷卻后過濾去掉其中的固體的油,同時會加入一些焦糖將威士忌調色。如此一來就正中中國人下懷,不僅“順了”,還“回甘”——怎么聽著跟葛優代言的排毒飲料似的?
在應酬場合大多數人都沒有心境去細品一杯酒的前世今生,酒的社交功能性才是最重要的,于是香氣復雜入口順滑的調和型威士忌也就大行其道了。
其實即使是調和威士忌中也分為摻有玉米裸麥等谷物釀造的波本威士忌調和而成的BLEND,也有完全由麥芽威士忌調和出來的PURE MALT,就拿大家熟悉的JW尊尼獲加系列來說,紅、黑、綠、金、藍中,處于中游位置的綠牌JW是一支與其它不同的PURE MALT純麥威士忌,入口更綿軟順滑一些。
不止一個酒友和我說過自己會莫名其妙特別喜歡高不高低不低的綠牌,這就是個人口味已經成型的標志了。
(閆濤,云南人。廣州生活十多年,喝酒二十多年,其中威士忌八年,混跡媒體,著有《飯醉分子》。) 編輯:樂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