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10日電(記者王蔚、楊金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林旭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經常性、中度水平的體力活動可以有效改變多種不同功能的人體炎性因子和脂肪細胞因子水平,從而發揮降低代謝綜合征、Ⅱ型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的作用。
此項研究通過分析“中國老齡人口營養健康狀況”項目的人群樣本,首次在我國中老年人群中對體力活動水平與炎性因子、脂肪細胞因子以及代謝綜合征關系開展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最近在美國心腦血管疾病權威雜志《循環》(Circulation)在線發表。
此項研究系統分析了體力活動的強度,如輕度、中等強度、重度和步行,以及每周總的體力活動代謝當量(MET)水平與炎性因子、脂肪細胞因子和代謝綜合征等的相關關系,進一步獲得三項重要發現:
一是與較低水平代謝當量的人群相比較,較高水平代謝當量(代表較高的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體力活動水平)的人群血漿炎性因子C-反應蛋白水平低20%,而脂肪細胞因子脂連素adiponectin水平高7%。二是較高水平體力活動的中老年人罹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低約30%。三是甚至在不利的炎性因子和脂肪細胞因子水平下,較高體力活動水平的人群罹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也降低,提示增加體力活動對代謝相關疾病高危人群仍然具有保護作用。
這些結果顯示,經常性體力活動可能影響炎性因子和脂肪細胞因子水平,進而對控制代謝性疾病的患病風險產生重要影響。研究表明,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如搬(舉)輕物,收拾庭院,騎自行車,打乒乓球、羽毛球,跳交誼舞等,也與中老年人群血漿炎性因子水平和代謝綜合征的風險降低相關。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