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灰瓦,三格燈籠框木質花窗,院子里擺著青花瓷的大魚缸,猛一看,北京南鑼鼓巷前圓恩寺胡同里這座四合院充滿老北京氣息;細打量,考究的法式水晶吊燈,擺滿洋酒的西式酒吧臺,奢華的按摩浴缸,種種陳設卻又洋味十足。
這是一座五星級的“四合院酒店”,以投資者的名字“杜革”命名,專門面向國外高端游客。開業近一年,酒店已經在外國游客中小有名氣。
童年記憶促成四合院酒店
“我是北京人,在牛街的胡同里長大。”酒店主人杜革說,和一大家子在四合院里的生活,是童年記憶里最親切的部分。2006年初,游學海外多年已經成為一名優秀金融投資者的杜革回到北京,一位朋友將這間胡同深處的院子介紹給她,杜革萌生了“開一家四合院酒店”的想法。
“這里離鼓樓、后海都近,旅游資源豐富。”杜革說,地理位置絕佳之外,四合院本身所具備的中國元素也是促成她將其改造為酒店的重要原因。“高端的外國游客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興趣,但又對居住的舒適條件要求甚高,如果做一家四合院的五星級酒店,相信能夠贏得市場。”
改造裝修要京味也要舒適 2006年底,杜革邀請了來自比利時和中國的兩位建筑設計師,對四合院進行規劃改造和裝修。
她最初想在600平方米的院內辟出6個豪華套房,但是成本核算后,發現很難贏利,于是擴展到10個。客房有的位居正房,最大面積30多平方米;有的利用廂房和耳房。不過,大屏幕平板電視和奢華的按摩浴缸,是每間客房必備的。
最有意思的是角落里的一間“耳房”,面積還不到10平方米,但設計師匠心獨具地布置成一間客房。推開房門,一左一右兩張中式“大炕”占據了大半面積,炕上鋪著大紅大綠的繡花被,擺著炕桌,“老外可稀罕了,這大炕可躺可睡,擺上靠墊是沙發,炕桌還能當書桌。”杜革說。
光有客房可構不成一座酒店,大堂前臺、餐廳都是必需的。到哪里擠這樣的空間?杜革把天井處理成酒店大堂;而餐廳的設計則更難,10個客房,至少要預備20位客人同時就餐,餐廳還要有韻味、有格調,最后設計師做了6個四人桌,可根據客人需要拼成大長條桌、方桌,還可搬到院子里開party(晚會)。杜革透露,僅在裝修改造這一項,投資額就約1000萬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