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也正是有了這則“廣告”, 才使得千百年來人們把“杜康”當作“馳名商標”, 不僅杜康酒由此走紅,就連杜康本人也因此被世人尊為釀酒業的鼻祖。
那杜康釀酒的靈感是咋來的呢?是從剩飯中悟出來的。江統在《酒誥》中說,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意思是說:杜康把吃剩下的飯放在枯死的桑樹洞里,時間長了,這些剩飯就在樹洞里發酵了,發酵的時間長了,居然散發出奇異的芳香。隨后,杜康把每日的剩飯都放在這個樹洞里,留心觀察,忽然發現桑樹洞邊的一股液體散發著撲鼻的香味兒,他就把這液體命名為“酒”。
秦漢以后,歷代帝王對杜康屢加追封,尊他為“酒仙”、“ 酒圣”, 民間更是尊奉他為造酒業的祖師爺。
杜康釀酒之說,在《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史記中都有相關的說明。但是,杜康究竟是哪一朝代的人,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說是黃帝時代,一說是夏禹時代,一說是周朝人,一說是漢代人,難怪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一書中疑惑地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薄墩f文解字》中說:“少康,杜康也。”少康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第五世君主。西晉人張華撰寫的《博物志》一書中認為,杜康是漢朝時代的酒泉太守;民間也傳說他是一個手藝高超的釀酒師。
有一個大致的時間是比較接近的,那就是杜康生活在夏商時代的早期,這時酒風甚盛,釀酒技術已經成熟。至今在河南汝陽一帶,仍有杜康村、杜康河、酒泉溝、空桑洞一類的地名。還有一點值得注意,《說文解字》“酒”條中講“古者儀狄作酒醪”、“ 少康作秫應酒”;“帚”條中講“古者少康初作箕帚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秫酒。少康,杜康也?!泵鞔_提到杜康是“秫酒”的初做者。秫,即黏高粱、高粱。在杜康之前,即使有酒存在,卻沒有人用高粱釀酒。在糧食作物中,高粱比黍、稷、粟、稻的出現要晚一些。高粱富含淀粉和少量單寧,這是酒中芳香族物質的主要來源,使高粱成為一種很好的釀酒原料。如此推斷,杜康是用
高粱釀酒的創始人。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